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傳統 KTV 式微 K 歌 APP 和迷你 KTV 異軍突起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投資界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投資界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傳統 KTV 式微 K 歌 APP 和迷你 KTV 異軍突起

2019 年 1 月 16 日

 
展開

你最近還去 KTV 唱歌嗎?

2018 年 11 月 5 日,“6,000 多首歌將從 KTV 下架” 的新聞登上了微博(WB-US)熱搜。

一時間評論區崩潰,“苦苦練習好不容易才會唱陳奕迅的《十年》,你告訴我下架了?”、“KTV 裡沒有喜歡的歌了誰還去啊”、“金曲沒了,還不如在家 K 歌”、“下架 6,000 多首歌對我的影響好像也不是很大,因為真的很久沒去過 KTV 了”⋯⋯

目前 KTV 包廂裡,出現更多的現象是:麥霸們可以從開始唱到結束,而羞於開口的 “聽眾” 們則選擇滑手機來緩解尷尬。之前也有媒體對青年群體 “為什麼不愛去 KTV” 作出調查,得票最高的選項是 “KTV 給人的社交壓力太大了,只有會唱才有存在感,而不會唱的人會覺得索然無味”。

久而久之,麥霸們沒有了聽眾,自然會另闢蹊徑去其他的平台,於是麥霸們開始轉戰線上 K 歌 APP 了,因為那裡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多,漸漸地去 KTV 唱歌的人變少了。而且據相關媒體報導,萬達、錢櫃等實體娛樂 KTV 門市在近幾年來處於萎縮的狀況。顯然,KTV 始於社交,最後也很可能終於社交。

KTV 失勢,背後澆冷水的是誰

做為提供影音設備與視唱空間的場所,KTV 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眾所周知 KTV 的前身是卡拉 OK,其興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跨世紀風靡全場的娛樂方式。

可這把從上個世紀一直延續下來的 KTV 之火,如今又在被誰潑冷水?

第一盆水,受音樂版權限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音樂產業對版權持有矛盾的態度。KTV 依靠廉價的盜版來加速音樂傳播的同時,又被冠上 “盜版” 的名義侵犯了音樂人的合法權益。

只不過,伴隨著數位音樂的興起,版權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在 2018 年 11 月 5 日的歌曲下架回應聲明中,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簡稱:音集協)表示,此次通知歌廳刪除版權音樂電視作品,就是清理和規範曲庫的第一步。

況且,從磁帶到 CD 光碟,再到線上音樂;從幾百塊的專輯,再到線上的免費收聽,音樂似乎越來越不值錢,這導致音樂原出處的公司賺不到錢,於是只好以維權的方式出售音樂版權,而曾被視為侵權 “重災區” 的 KTV 歷劫是無可避免的了。

第二盆水,替代品出現。線上 K 歌 App 的興起與商場迷你 KTV 的出現,將原本熱衷於去 KTV 狂歡的用戶分走了一部分,導致不少 KTV 門前開始出現 “冷清” 的狀況,而這種現象多出現在三、四線城市。

2012 年 5 月唱吧 App 上線,公開數據顯示唱吧上線的首日註冊用戶就突破了 10 萬。雖說這 10 萬用戶中不排除存在與 KTV 用戶重疊的部分,但是隨著 2014 年全民 K 歌的上線,帶有強社交性的全民 K 歌將熟人​​用戶連接起來,在家也能和好友共享 K 歌的功能著實造成 KTV 人流量逐漸減少的現象。

再到 2016 年年初,北京部分商場中出現了迷你 KTV,商家採用統一的配置,每個小玻璃透明房間中有一套相對完整的設備,包括一個大螢幕、選歌系統、兩個高腳椅和兩副耳機。新的玩法讓不少年輕人想嚐鮮,而迷你 KTV 恰好可以滿足消費者用零碎的時間 K 歌,故而花費在 KTV 上的時間自然而然也就減少了。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花樣越來越多了,碎片化娛樂也越來越盛行,用戶行動消費場景與傳統 KTV 進入了搶用戶、搶流量、搶時間的環節。

其中以唱吧、全民 K 歌為代表的 K 歌 App,來勢洶洶、步步緊逼 KTV 退場,因為以線上 K 歌帶起的社交生態以及一系列周邊是用戶嚮往的,也是較為青睞的,而這一切,讓傳統的 KTV 顯得有些勢單力薄。

全民 K 歌、唱吧與傳統 KTV 爭奪用戶是事實,而兩者之間愈演愈烈的競爭也是事實。

後起之秀全民 K 歌和唱吧的較量

行動 K 歌 App 中,最為熱門的就是全民 K 歌和唱吧,二位佔據榜首一、二,而且遠遠甩尾天籟 K 歌、K 米、酷我 K 歌等,而在戰略佈局還有與綜藝的聯動上,二者均有不一樣的體現。

在戰略佈局方面:全民 K 歌是社交類型的 K 歌 App,屬騰訊(00700-HK)系產品,偏重社群營運,比如可以用微信和 QQ 登入全民 K 歌,直接導入好友,此外還有官方家族、線上 K 歌房等,說到底,全民 K 歌打的還是社交牌。

唱吧則是打造生態鏈,其在線上營運線上商城,線下經營 KTV,而且唱吧更注重唱歌本身,曲庫比較豐富,音質也相對較好,不少媒體都曾報導唱吧的打分比全民 K 歌科學性更高。

以此來看,在戰略佈局上各有各的側重點,簡單來說全民 K 歌是注重社交,而唱吧是注重 K 歌本身。因此,用戶若是想要打造自己的熟人社區,選擇全民 K 歌無疑;但是若想專注音樂本身,唱吧是最佳選擇。

不過,綜觀目前行動 K 歌市場,全民 K 歌無疑是頭號玩家。做為一款由騰訊一手打造,集音樂、短影片、直播、社交於一體,以 K 歌為核心的泛娛樂平台,全民 K 歌利用了騰訊超級 IP 的社交屬性以及音樂版權基因的優勢,因此其 MAU(月活躍用戶數量)數據亮眼。

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18 年 6 月,全民 K 歌月活躍用戶數近 1.7 億,遙遙領先同領域的其他玩家,其中,唱吧排名第二,月活躍用戶數近 3,700 萬。

事實上,唱吧最早引領了行動 K 歌的時尚風潮,因為其比全民 K 歌早上線兩年。可是後來,隨著市場上同質化產品不斷湧現,以及全民 K 歌的強攻,唱吧不得不讓出行動音樂市場第一的寶座。

在去年上半年,唱吧已經完成了為期近兩年的上市輔導工作,並於 6 月 7 日向證監會遞交了 A 股創業版上市申請,但是等來的,卻是 12 月 12 日騰訊集團音樂在紐約上市,事態的反差似乎意味著資本家們認為全民 K 歌未來比唱吧更加 “吸金”。

在綜藝聯動方面:細細看來,全民 K 歌目前玩得不亦樂乎的,正是當年唱吧最開始玩,但最終沒有把握住的。其中,與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綜藝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例。

根據易觀 2016 年 3 月的數據,唱吧和全民 K 歌的用戶滲透率分別是 67.4% 和 37.4%,顯然當年唱吧的數據是佔足優勢的,而且綜藝的推廣看中的就是行動 K 歌 App 的普及度,所以 2016 年湖南衛視選擇與唱吧合作不無道理。

但,如果說 2016 年唱吧是以其熱度的優勢獲得了與綜藝合作的入場券,那麼成也熱度,敗也熱度。

2018 年全民 K 歌的數據反超了唱吧,根據極光大數據的 2018 年 Q2 行動互聯網產業報告顯示,全民 K 歌 6 月滲透率為 21.5%,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均值達 1,940 萬;唱吧 6 月滲透率為 2.3%,DAU 均值達 110 萬。從數據中可見,全民 K 歌佔了上風,因此重利益的商道上,湖南衛視在 2018 年將手伸向全民 K 歌也不無道理。

只不過,在全民 K 歌的猛烈攻勢下,唱吧依舊存在自有它獨特的優勢,而它最大優勢就在於其早於全民 K 歌上線,最先獲得的用戶黏性相對較強,沉澱性較高。因為那些在唱吧上已經打下江山的元老級人物,自然是捨不得放下已有的粉絲,轉戰去其他平台的。

總之,以目前的態勢,全民 K 歌是佔足了風頭,唱吧還是稍微遜了色彩,但隨著人們對培養興趣愛好的意識愈來愈強烈,而以專注音樂定位的唱吧,再加上其高黏度的用戶,說不定還有翻身的機會。

全民 K 歌和唱吧誰是 “K 歌之王”?

K 歌 App 正處風口(註:風口指投資機會或趨勢),而全民 K 歌和唱吧兩位互聯網時代的寵兒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首先,K 歌 App 們將不斷強化變現模式。前有傳統 KTV 受版權限制的前車之鑑,所以 K 歌 App 們未來應當重視版權,特別要維護好 K 歌紅人的版權。

因為隨著碎片化消費不斷升級,人們開始願意為好的內容、好的歌曲付費。碎片時間中,人們除了追求新鮮,還講究超前,因此,如果能抓住這部分人的心理,會員制度普及度無疑會越來越高,會員制度能夠獲取用戶的信任,提高用戶黏性的同時而且還能賺錢。

在線上,作為騰訊在行動 K 歌社區領域的重要戰略佈局,全民 K 歌的變現方式有付費會員、虛擬道具打賞、數字專輯及硬體周邊販售等等。用戶可以在 App 內購買虛擬貨幣 K 幣,用 K 幣購買禮物來讚賞主播或者其他用戶。

而唱吧的變現模式與全民 K 歌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增值也是通過會員收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唱吧殺入線下 KTV 的戰略,這是一個大膽的動作,也是其商業變現模式的一次重量型升級。

其次,在內容上,“線上 K 歌+社交+短影片” 已成為主流模式,而且這種模式在短時間內不易被打破,所以在此基礎上,K 歌 App 們未來應該會深耕於內容。

在今年 11 月末,全民 K 歌舉辦的 2018 “全民星歌聲” 總決賽在深圳圓滿收官,而通過比賽成為全民 K 歌簽約的素人新星,將獲得個人專屬定製 EP。有趣的是,此前唱吧也有過類似的舉動,即為 2016 超女製作唱片,以及與《我想和你唱》一起製作了專輯。

而且二者在線下都有佈局,全民 K 歌佈局 “全民 K 歌自助店”,唱吧佈局 “唱吧麥頌”,在用戶的爭奪戰中線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並不亞於線上。2018 年 5 月全民 K 歌自助店升級為 LIVEHOUSE 自助店,包含了開放式的舞台機、K 歌房以及觀眾休閒區三個功能區域,打造了更優越的用戶體驗。

而唱吧也沒有示弱,陳華表示,最近兩年加大了對麥頌 KTV 的投資,目前在全國已有 400 多家門市麥頌 KTV 的盈利情況不錯,平均一百家店有 95 家店以上是盈利的。線下迷你 KTV 也已經將 K 歌亭廣鋪全國各地的商場、機場等地,目前已有 2 萬多台,投入還在規劃中。

簡單來說,全民 K 歌和唱吧在內容上各有千秋,一個打造場景,一個全國圈地。不難想像,在各行都在強調內容優化的狀態下,下沉內容是市場的導向,也是市場的選擇。

從線上到線下,無論是在變現模式的規劃,還是在內容的佈局,全民 K 歌和唱吧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如果以 2018 年為時間背景選出 “K 歌之王”,那麼無論是從用戶上、流量上、還是行銷上,全民 K 歌無疑是 2018 年年度 “K 歌之王” 了。

但是在未來,逆襲成功的全民 K 歌是一戰到底,還是當年好漢唱吧將奪回第一寶座,目前還無法下定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未來 K 歌 App 的受熱程度只會繼續增加而不會退減,勝券還看 K 歌 App 玩家們如何出招了。

投資界》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投資界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投資界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