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時勢造英雄還是天賦異稟 股神是怎麼練成的?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時勢造英雄還是天賦異稟 股神是怎麼練成的?

2016 年 7 月 3 日

 
展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股市中存在著這麼一類人,他們叱吒風雲無所不能,幾乎可以預測到每一天的漲跌。通過交易,他們擁有了巨額的財富,這種人我們一般稱之為股神。當然,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股神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有股神,他足以賺掉整個世界的財富。在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所謂股神,更多的是賺了錢然後又全部虧掉,或者是通過內幕交易實現了百戰百勝的成績。這些都不足為取。其實如果把市面上傳說的那些股神仔細思考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其實股神並不難練成,作為一個股神反而非常簡單。

關於股神的故事,可以先從一個數學家說起,這個人就是美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數學家克勞德‧夏農 (Claude Shannon)。當然夏農的成就並不僅僅在於數學領域,在通信工程、傳播學、控制論等諸多領域他都是當之無愧的權威專家。夏農這個人最有意思的一點是他並不是一個古板的科學家,他喜歡研究很多好玩的東西。夏農在他功成名就之後,對於股票發生了興趣。夏農對於股票的研究,大概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那個時候的數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逐步發現並承認,短期股市的漲跌是無規律的,沒有任何人可以短期預測到股市的走勢並以此獲利。夏農說我就不信邪,我會用數學方法來破解股市漲跌的迷局,並且找到穩定的獲利方法。於是夏農花了好多年時間,開始對股市進行系統的研究。最終夏農公開發表了自己的研究論文,說破解了股市漲跌的密碼,結合資金管理,形成了一個系統獲利的方法。

眾所周知,在股市中牛市可以通過做多賺錢,熊市可以通過放空掙錢,而最難操作的就是上竄下跳的盤勢。夏農所發明的方法主要就是針對上竄下跳的盤勢,夏農首先讓聽眾設想有一隻上竄下跳的股票,價格不停在波動,我們根本不能預測這檔股票的最終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賺錢?夏農提供了一種很獨特的方法。夏農採用了始終半倉的持股方式,來解決震盪盤勢的賺錢問題。例如,本金為 1000 美元,先買股票 500 元。這樣股票資本為 500元,現金為 500 元,剛好是半倉。如果第二天下跌了 50%,那麼股票的價值從 500 元降到了 250 元,香農就把500 元的現金拿來加倉,加倉 125 元的股票,這樣股票的價值為 375 元,現金也為 375 元,又保持 50% 的倉位。如果第三天股票大漲了 100%,上漲到了原來買入股票的價位,那麼 375 元的股票市值就變成了 750 元,加上現金 375 元,一共資產有 1125 元,反而賺了 125 美元。然後又把股票平倉一部分,讓股票和現金各占一半,分別為562.5 元。

夏農的這個辦法聽起來很厲害,以至於讓當時聞名世界的經濟學大師薩繆森 (Paul Anthony Samuelson) 都讚嘆不已。而薩繆森獲得世界性聲譽的理論就是市場有效性理論,也就是任何人不可能戰勝市場的理論。如果夏農真的這麼厲害,而上面的理論將徹底被推翻。作為一個數學專家,夏農肯定不只是說說而已,他把自己的理論做成了數學模型,與市場的漲跌進行對比,發現自己的模型收益率遠遠超過了市場平均收益率。除此之外,夏農還把自己對於股市機率的研究寫成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如何根據賠率的多少來進行下注和資金管理的理論。這個理論被他的很多學生學到,其中有一個最為著名的學生叫做凱利 (John Larry Kelly) ——沒錯,就是那個著名的凱利公式的發明者。

夏農的辦法到底好不好用呢?從數學模型上來說,夏農的公式是無比好用,無論是在策略回測還是在當時市場的對比中,夏農策略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可是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並沒有多少人靠著夏農的策略賺到了大錢,而如果把夏農的公式來對A股市場進行回測,這個策略還不如長期持有高。那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看一下下面的這幅圖,就能明白了。

155769f7d332623fe68d030c

這幅圖是上證綜指數 2003 年以來的走勢圖,左側的高點是 2007 年的高峰值,右側的高點是 2015 年牛市的高峰值。假定你是一個牛市後半期的入場者,在A點也就是市場的最高點持買入了半倉股票,那麼按照相同的策略,在B點也就是跌到 3000 點的時候你需要把剩下的一半資金全部在買入股票。這樣算下來你的持倉成本大約是 4000 點左右。但是很可惜,2009 年和 2010 年的反彈最高也只到了 3500 點左右,也就是說按照夏農的策略,你是沒有辦法回本的。而如果你又在 E、G 點加倉買入,那麼就會發現反彈的幅度越來越低,回本越來越沒有希望。

其實說到這裡,你大概能明白夏農的策略錯誤在哪裡。夏農假設的一個理想情況是當股價跌到一半的時候會有一個反彈,並且會反彈回原來的高度,而只有在這樣理想的情況下,半倉滾動的策略才是最有效的。假如股市還沒有跌到一半就反彈,就來不及補倉;而如果超過了一半才反彈,那收益率顯然就不會有那麼高。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呢,很顯然沒有人可以預測到未來股價的變化,所以這樣的策略雖然有可操作性,但顯然不會有預想狀態下那麼高的收益。而根據長期回測的結果看,夏農的策略並不比其他的策略高出太多,甚至並沒有比市場平均高出太多。

雖然這樣的投資策略,並沒有預期那麼高的收益率,但夏農本人的投資卻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績。根據研究專家的統計,從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到 1986 年,有人比較 77 位投資經理人的績效,只有一台 Apple II 電腦和老婆的夏農,投資績效卻完勝其中的 74 位。與當時 1200 多檔共同基金的績效相比,夏農的投資績效也打敗了其中的 1000檔以上。而截至到 1986年,夏農投資組合的年均收益率達到了 28%,而同時期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年均收益率是 27%。

其實如果我們看一下股神夏農的投資經歷,反而會覺得莫名其妙。雖然夏農提出了在震盪盤勢中通過半倉滾動來實現獲利的投資策略,夏農本人的投資卻主要是依靠長期持倉實現的。而作為業餘投資人的夏農之所以能戰勝巴菲特,並不是因為夏農本人對於證券市場有著更高的敏感,而是投資了許多值得投資的公司,比如惠普 (HP)。雖然夏農一生涉獵非常多,但他的主業是通信理論以及資訊理論,所以夏農對於高科技公司,尤其是涉及資訊產業的公司有著特別的敏感,對他們的產品也有著最權威的判斷。而且夏農基本上是投資自己朋友的公司,所以他對於公司的管理團隊是非常瞭解和信任的,在沒有大危機的情況下輕易不會賣出股票。瞭解 70、80 年代美國經濟史的朋友都知道,當時正是美國資訊產業開始勃發的時代,蘋果(Apple, AAPL-US)、微軟(Microsoft, MSFT-US)、甲骨文(Oracle, ORCL-US)一系列非常著名的世界級公司都是在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換句話說,夏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站在時代的風口上,而巴菲特熱衷投資的企業的增長率跟當時概念正盛的高科技公司相比肯定是遠遠不如的,所以巴菲特輸給夏農一點也不冤枉,這也無損巴菲特投資大師的世界級聲譽。

當我們看到了“股神”的真面目以後,就會發現所謂的股神其實並不比大多數人聰明的太多,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趨勢與企業的基礎之上。這不僅是夏農個人的成功原因,同時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投資大師成功的原因。其實這一百年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湧現出了相當多的投資大師。有趣的是,如果看一下這些投資大師所處的國家,總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投資大師只能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只有那些高速增長的國家中才有可能湧現出投資的大師。而當危機到來的時候,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會被打回原形。在A股中,我們經常會說,在牛市中所有人都是股神,而熊市會把所有的股神打回原形,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對於做空的人來說,剛剛反過來,他們只會出現在經濟下跌的過程中,當經濟恢復到正軌以後,他們也會被打回原形。

有兩個人的經歷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其一,是號稱日本股神的是川銀藏。這個人 1912 年小學畢業,就開始闖蕩江湖,二十幾歲就成了富有的企業家。但 1927 年日本金融危機,又讓他從巨富淪為赤貧。他

從 1931 年就開始投資日本的股票,憑藉自己的能力在二戰前獲得了第一桶金。但是隨著二戰的爆發,日本的經濟陷入衰退,是川銀藏前期的收益也損失殆盡。二戰之後,在美國的援助下,日本經濟開始高速增長,是川銀藏算準了日本經濟發展的脈搏,相繼投資了農業、礦業、建材、機械製造等領域的企業,獲利達到了數百億元。在 1982年,是川銀藏的名字名列日本國民收入排行榜的首位,是那一年賺錢最多的日本人。在 1990 年之後,是川銀藏的收入開始直線下降,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投資虧損,加上當時的日本財政部要求是川銀藏補繳之前漏掉的稅款,是川銀藏不得不在 90 歲的高齡賣掉了很多產業,並且靠寫回憶錄和各種投資書籍來賺錢,算得上晚景淒涼。但其實站在今天的立場上,我們很容易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因為自從廣場協定之後,日本就進入了失落的 30 年,直到今天日經 225 指數還不到當年最高點的一半。在日本經濟整體向下的大環境下,即便是是川銀藏這樣的股神也無力回天。其實現在再去看看日本,會發現在日本戰後的 40 年中出現了無數的“股神”, 但在這 30 年中一個個的“股神”又轟然倒下。說到底,是川銀藏這個日本股神的成功與失敗,活脫脫就是一部日本 20 世紀的經濟發展史,當日本經濟向上的時候,他就是股神,當日本經濟下跌的時候,他就是個倒楣的破產者。

第二位也是今天被很多人所推崇的傑西李佛摩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李佛摩是一個以做空而聞名世界的投機者,也是今天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很多人把李佛摩的失敗歸結於內心的魔鬼,認為李佛摩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違反了自己當初定下的很多投機策略所以才招致了失敗。但其實簡單地回顧一下李佛摩的一生,會發現李佛摩最大的一次成功是因為 1929 年的大蕭條,而李佛摩的失敗是因為在美國經濟已經觸底反彈之後,他還堅持要做空,自然只能是失敗了。在李佛摩之後,金融大鱷索羅斯 (George Soros) 的經歷更能說明這一點。作為一個大手筆的投資者,索羅斯的成功與失敗都可以從大趨勢上找原因,當索羅斯對於宏觀經濟環境的預測正確的時候,他能夠賺得盆滿缽滿;而當他對於宏觀經濟環境預測錯的時候,這就輸得一塌糊塗。

巴菲特和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就是在李佛摩失敗的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巴菲特和葛拉漢成功的原因就是李佛摩失敗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巴菲特師從葛拉漢,早期進行的投資採取了 “撿煙蒂” 的投資策略,買入那些價值被嚴重低估、甚至於股價已經跌破銀行存款的公司的股票。很顯然,這種公司在 30、40 年代的美國市場上並不罕見,這是因為大蕭條已經摧毀了人們的信心,很多公司的股價已經被極度的低估,只要買入就能賺錢。整個經濟的大環境決定了,雖然美國的經濟已經極度蕭條,但也正是因為經濟極度蕭條,很難再跌下去了。那個時間的聰明人肯定會選擇買入股票,而股價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如果再想做空的話,難度顯然要比從高點做空要多得多得多。與其說李佛摩是敗在自己的情緒之下,倒不如說李佛摩死在了對美國的經濟形勢的誤判之下。

巴菲特曾經說,他投資的成功,首先要感謝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巴菲特被迫發表的一種政治正確的言論,但在我看來這真的是一句大實話。可以看一看二戰以後蘇聯和美國的經濟表現,尤其是在冷戰結束之後,經濟高速增長的美國繼續誕生和培養著一大批的投資大師和億萬富翁,而在俄羅斯,除了少數的金融寡頭之外,無論是成功的投資者還是富裕的中產階級,在數量上是遠遠不能夠與這個國家的規模相比的。包括中國, 1978 年中國的 GDP 總量是 3650 億元,而按照中國目前的 GDP 成長率推算,2018 年中國的 GDP 將站穩 75 兆元。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在 1978 年投資一個叫 “中國” 的 ETF,即便你錯失了每一次暴富的機會,你也可以實現 40 年間 200 倍的財富成長。而如果你能把抓準財富成長的機會,哪怕只有兩三次,你也會實現超過巴菲特的成長率。而這一切實現的前提,當然是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

回到本文最開始的問題,夏農之所以花那麼大的力氣來研究在震盪市中的操作策略,是因為大家公認在震盪市中是最難賺錢的。而夏農認為依靠有效的數學策略可以實現在震盪盤勢中的獲利。但是按照現在已經被公認的經濟學理論,其實之所以會出現股市的震盪,就是因為這一時期的投資人對於股價的定價是有分歧的,並且這種分歧在短期內是不可預測的。所以從長期來看,在震盪盤勢中不太可能有太好的穩定獲利策略,許多所謂的股神也都死在震盪盤勢裡面。不過在我看來,要想在震盪市中賺錢其實一點也不難,問題的關鍵是判斷長期的股價走向,換句話說是要判斷清楚震盪向上還是震盪向下,如果股價震盪向下就不要急於摸底,如果震盪向上就要考慮賣出的問題。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一點是,去年鋃鐺入獄的那位被散戶奉為股神的徐翔,操作漲停板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只在大盤上升趨勢中做,因為當大盤處於下跌態勢時,連國家隊和證監會都救不了,何況一個區區的大戶。當然你可以選擇“看長做短”, 但是不要忘了“時勢造股神”。 就像是夏農的成功,一是因為美國經濟在戰後的快速恢復和發展,二是因為夏農搭上了資訊時代的列車,僅此而已。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神仙,所謂的“股神”,不過是一群了解大趨勢的聰明人而已。而如果把投資比作一片汪洋大海的話,那麼很顯然,看越遠才越安全。

雪球》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