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1 月,美國造車新勢力 Rivian 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並一舉創下 2021 年最大、美國史上第六大 IPO 的記錄,然而,高調上市 6 個月之後,這家明星車企便遭遇挑戰。5 月 12 日, Rivian 發布了 2022 年 Q1 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根據財報數據顯示, 2022 年 Q1 , Rivian 的總收入為 9,500 萬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1.3 億美元,報告期內, Rivian 的總虧損為 15.9 億美元,折合每股淨虧損 1.77 美元,同樣不及市場預期的 1.44 美元。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不及格的成績單。然而,這並不是 Rivian 第一次業績爆雷。3 月 10 日, Rivian 上市後發布的首份業績報告中,營收、利潤等多項關鍵指標均不達預期。與此同時,由於供應鏈限制, Rivian 還下調了 2022 年的產量指引。根據管理層預計, 2022 年, Rivian 僅能實現 2.5 萬輛產能,先前, Rivian 在上市路演時給出的年度目標則為 5 萬輛。
伴隨兩份糟糕的業績報告到來的還有 Rivian 上市後的第一輪解禁潮。5 月 8 日,CNBC據報導,作為第四大股東,福特(FORD, F-US)汽車在禁售期滿後,將透過高盛拋售 Rivian 的股票。受此影響,本週開盤後, Rivian 跳空低開並一度創下 19.25 美元的歷史低點。本次財報發布後,受管理層一再重申 2.5 萬輛產量目標的影響, Rivian 的股價才稍有回穩跡象。
截至 5 月 12 日收盤, Rivian 的股價報收 24.3 美元,對應的市值為 218 億美元,今年以來, Rivian 的市值下滑了 76% ,而距離 1616 億美元的市值頂點,更是跌去了 86% 。對此,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Dan Ives在給客戶的說明中表示,到目前為止, Rivian 的故事讓華爾街感到失望。
Rivian新車交付量僅 1,227 輛
作為一家成立於 2009 年的電動車企, Rivian 的問世僅僅只比特斯拉(Tesla, TSLA-US)晚 6 年,不同於自帶流量的馬斯克,技術出身的創辦人 RJScaringe 為人低調,在 Rivian 成立後的很多年間一直默默搞研發, 2018 年,隨著電動休旅車 R1S 與電動皮卡 R1T 相繼推出, Rivian 由此一炮而紅。
如果說特斯拉是憑藉智慧化技術顛覆傳統汽車產業,那麼, Rivian 則是憑藉電動化技術。作為旗下所有電動車的核心, Rivian 自主研發的電動滑板平台,集成電池組、懸掛系統、電動馬達和電腦控制系統,既可以由人控制,也可以由機器控制,還可以連接到網路平台。 Rivian 基於這個電動滑板平台,分別針對消費市場與商業市場打造了 R1 平台和 RCV 平台。
其中, R1S 和 R1T 便是 Rivian 根據 R1 平台推出的兩款消費車型,此外, Rivian 根據 RCV 平台還推出了一款電動貨車EDV,這款車型是 Rivian 與股東亞馬遜(Amazon, AMZN-US)聯合( 4129-TW )設計打造的。 2020 年,貝佐斯卸任前曾在最後一封致股東信中表示,亞馬遜已向 Rivian 訂購了 10 萬輛電動貨車。
不過,從 2021 年 Q3 啟動交付以來, Rivian 在產能上始終提不起來。 2021 年, Rivian 僅僅只是生產了 1105 輛車。根據 Rivian 最新的財報顯示, 2022 年 Q1 , Rivian 總共生產了 2553 輛車,截至 5 月 9 日, Rivian 累計生產了 5000 輛車,但 Q1 只向客戶交付了 1227 輛車。
對此,管理層在業績分析會上表示,由於供應鏈緊張, 3 月底以來,生產線停工時間超過預期,這導致 Rivian 遭遇了約 1 / 4 的產能損失。針對產量與交付量之間的差距,管理層表示,雖然 Rivian 採取的是直銷模式,但生產與運輸過程中存在時間差,二者並不會完全同步。
根據 Rivian 揭露,其在伊利諾州的工廠一旦生產線全速運轉,年產能將達到 15 萬輛。2022 年 Q1 , Rivian 憑藉 1227 輛的交付量實現收入 9500 萬美元,其中,收入成本為 5.97 億美元,毛利潤為- 5.02 億美元,營運費用為 15.79 億美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 4.1 億美元,與上期相比成長 285% ,淨虧損為 15.9 億美元,去年同期淨虧損 4.14 億美元,與上期相比擴大 261% 。
按照 1227 輛的交付量計算, 2022 年 Q1 , Rivian 的單車收入為 7.74 萬美元,單車毛利潤為- 40.9 萬美元,單車淨虧損 129.8 萬美元。對此, Rivian 的 CFO Claire McDonough 在業績分析會上表示,公司的毛利受到兩方面的影響,其一是通貨膨脹的影響,其二是大產線的低利用率影響。
Rivian宣布漲價,未來還看好嗎?
在通貨膨脹和零組件成本上升的壓力下, 3 月初, Rivian 宣布將 R1T 的起售價上調 17% , R1S 的起售價上調 20% ,當時,馬斯克曾在 Twitter 上表示, Rivian 的毛利率將是驚人的負數。
由於產量的問題, Rivian 的毛利短期內仍將繼續承壓,但根據 Claire McDonough 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毛利率的並非一直都是線性成長,而是將從一個拐點開始迎來爆發式的成長。
“ 我們正處在S曲線的中間 ” , Rivian 的創辦人 RJScaringe 表示,公司一直在與供應商合作,確保更多的零組件供應,整體產能正在不斷提升,他表示公司下半年公司將再增加一個生產班次, “ 我們已經看到了最糟糕的情況,或者說,我們已經到了被供應鏈制約的谷底。 ”
供應鏈卡卡、福特拋售 Rivian 持股
從資本市場來看,外界對於 Rivian 似乎信心不足。一組無法迴避的數據是, 2022 年至今,在美國四大新能源種子選手中,特斯拉累計下跌了 31.1% ,Nikola 累計下跌了 43.8% ,Lucid累計下跌了 58.8% , Rivian 累計下跌了 76.6% 。
作為與特斯拉同處一個戰壕的隊友, Rivian 的出現曾打破了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一枝獨秀的局面,而被外界譽為 “ 特斯拉殺手 ” , 2021 年 11 月高調上市後,市值曾迅速攀升至 1616 億美元,並一舉超越了通用和福特兩大傳統巨頭,如今,不僅被打回原形,還屈居 Lucid 之下。
本次財報發布後, Rivian 止跌企穩,股價收漲 19.96%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雖然外界對於 Rivian 的供給能力存疑,但管理層仍然重申了全年 2.5 萬輛的生產目標,零組件巨頭麥格納的高層Frank Klein 加盟也將帶來壓艙石的作用,後者將擔任 Rivian COO 負責供應鏈。
在產能建設方面,除了位於伊利諾州的工廠外, Rivian 還將斥資 50 億美元在喬治亞州建造一座新工廠。根據規劃,這座新工廠將建設第二代生產線,並將在 2025 年推出一款名為 R2 的經濟型SUV, RJScaringe 表示,公司高達 170 億美元的現金流足以撐到這款車問世。
此外,對於 Rivian 來說,長期的業績支撐則來自於堅挺的市場需求。根據 Rivian 的揭露,截至 5 月 9 日,除了亞馬遜的 10 萬電動貨車訂單之外,其還擁有高達 9 萬的消費車型訂單。雖然 3 月份漲價後, Rivian 曾引發用戶抗議和退單,但至今仍新增了大約 1 萬的新訂單。
“ 在將各種不良因素考慮進去後,即使目前整體股市低迷,但我們認為該公司目前的股價依然略低。透過估算,目前的股價並不足以反映該公司在 2030 年的 20 萬輛電車年銷量預期。 ” 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師 Adam Jonas 在財報發布後給予 Rivian 增持評級,目標價為 85 美元。
與此同時,Wedbush Securities 的分析師 Dan Ives 雖然同樣保持了看漲立場,但卻將 Rivian 的目標價格從 60 美元下調至 30 美元,並表示如果 Rivian 想在未來 10 年成為電動車市場的中堅力量,管理層必須想辦法開始向客戶交付新車,並停止為糟糕的業績尋找藉口。可以預見的是,伴隨上市後的第一輪解禁潮到來,這種資本層面的分歧與重估仍將繼續。
根據 CNBC 報導,作為 Rivian 的第四大股東,福特汽車在禁售期滿後將透過高盛拋售所持有的 1.02 億 Rivian 股票中的 800 萬股,此後,福特在一份監管文件中確認了這一出售動作。並且,除福特之外,還有股東將透過摩根大通(JPMorgan, JPM-US)出售預計 1300 ~ 1500 萬股的 Rivian 股票。
據報導,這兩批股票的平均交易執行價格在 26.9 美元左右,相較於 78 美元的上市發行價縮水 65% 。 2022 年 Q1 ,作為持有 Rivian 17.7% 和 11.4% 的股東,亞馬遜和福特均受到拖累,其中,前者的總投資損失由此被推至 76 億美元,後者的直接損失達到 54 億美元。
不過,亞馬遜至今未有表露出減持意向。針對福特的減持動作,市場也有不同的理解,據消息指出,除了業績表現低迷,福特出售 Rivian 的另一重原因在於, Rivian 的電動皮卡與福特旗下的閃電皮卡F- 150 產生了直接競爭,後者比 Rivian 的 R1T 性能稍低,但也更便宜。
即便如此, Rivian 的壓力也不容小覷。據悉, 5 月 10 日的限售期之後, Rivian 將面臨約 7.2 億股的解禁壓力,近三個月,市場上有 21 位分析師對 Rivian 作出評級指示,目前,分析師給予 Rivian 的平均目標價為 74.14 美元,相較於先前 104.4 美元,下調了 28.98% 。
而對於 Rivian 來說,利空因素似乎仍然尚未出清。 5 月 13 日,根據美國高速公路公路安全管理局的一份公告顯示,由於座椅組件存在校準問題, R1T 在發生碰撞時,安全氣囊可能無法正常打開,尤其是當兒童坐在前排的時候, Rivian 因此宣布召回市面上的 502 輛電動車。據此計算,本次召回車輛將佔 Rivian 總產量的 10% ,雖然這一安全隱患暫未造成任何實質傷害,但對於本就處於低谷的 Rivian 來說,當下的這一召回事件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 2009 年創業起步,到 2021 年走上市值巔峰, Rivian 用了 12 年,而從市值巔峰跌至價值低谷, Rivian 只用了半年,至於,還要用多長時間才能走出低谷,我們暫且拭目以待。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