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正歷經與病毒共存的陣痛期,本土確診數也已連日破千例,指揮中心宣布符合 69 歲以下、無懷孕或血液透析之輕症個案可居家照護; 26 日起將居家隔離改為 3+4 天、確診者足跡也不再公布。由於資訊眾多,許多民眾對於0+7新制、居家隔離 3+4 還有很多疑問,沒關係,《股感》已將0+7新制、居家隔離 3+4 以及各項相關資訊一次整理好!
最新消息:確診者的同住家人居家隔離規定再放寬,完整接種 3 劑COVID-19疫苗者,可以自主選擇 3+4 或 0+7 天,民眾免居隔但 7 天自主防疫期間若需外出,須有 2 天內快篩陰性證明,另外需在自主回報系統中選擇「已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並採自主防疫」將被列 0+7,若選擇居家隔離 3+4,則不要勾選該選項,就會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然因國高中生多未打滿 3 劑,暫不適用此規定,仍要居隔 3+4 天。
確診應該怎麼辦?如何判斷應該要0+7、居家隔離3+4、自主健康管理、還是居家檢疫?
(圖片來源:指揮中心)
0+7新制、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居家照護、居家檢疫是什麼?差別與相關規定整理!
- 居家隔離:居家隔離是指與確診者密集接觸或與輕症確診者同住者,要因應衛生署規定居家隔離,居家隔離須遵守前三天一人一室、不得外出等規定。
- 自主防疫:自主防疫是指居家隔離的後四天,在「快篩陰性後,可以戴口罩工作、出門、採買」,但是教職員工、學生不能到校、也禁止餐廳內用餐、聚會,與其他對象密切接觸。
- 自主健康管理:無症狀、不需快篩即可外出,要避免近距離接觸、沒有配戴口罩的情形下外出、聚會。
- 居家照護:年齡 69 歲以下、無懷孕、無血液透析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可以在家照護確診者,照護者距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滿 10 天,且所有同戶隔離者快篩均陰性時,同戶隔離未確診者全數解除隔離,並進行 7 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 3、7 天進行家用快篩。
- 居家檢疫:具國外旅遊史入境者,指揮中心規定入境居家檢疫縮短為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居家檢疫也是一人一戶不得外出,必須做PCR 2 次分別是入境時(第 0 天)以及檢疫期滿前(第 10 天)。也須快篩 5 次,分別是第 3 、 5 、 7 天以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 3 天、第 6 或 7 天。
由於指揮中心公布的名詞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照護名稱十分相似,施行的規則又都有細微的差別,《股感》特別整理 4 種健康管理方案差異,帶你一表看懂!
0+7新制 | 居家隔離3+4 | 自主防疫 | 居家檢疫 | 自主健康管理 | 居家照護 | |
適用對象 | 1.與確診者同住
2.打過3劑疫苗 3.2天內快篩陰性 |
1.與確診者密集接觸
2.與輕症確診者同住 |
居家隔離後4天進行自主防疫 |
具國外旅遊史入境者 |
1.解除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
2.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滿者 3.通報個案經檢驗陰性者 4.臺帛旅遊泡泡專案返臺者 5.經地方衛生主管認定有必要且開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者 |
1.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
2.年齡 69 歲以下、無懷孕、無血液透析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 |
隔離天數 | 0+7( 0 天居家隔離、 7 天自主健康管理) | 3+4( 3 天居家隔離、 4 天自主防疫) | X |
5/3更新:指揮中心宣佈入境居家檢疫縮短為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 |
7 天: 1.解除居家隔離 2.居家檢疫者與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滿者 14 天: 1.通報個案經檢驗陰性者 2.臺帛旅遊泡泡專案返臺者與經地方衛生主管認定有必要且開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者 |
10+7 視個人恢復狀況而定 |
各項規定 |
0+7需要外出者,須具有2天內快篩陰性證明 |
前 3 天一人一室,不得外出 |
快篩陰性後,可以戴口罩工作、出門、採買 |
一人一戶不得外出 | 可外出購物但不能群聚、用餐 | 境外:必須 1 人 1 戶、同為確診者得多人一戶
本土:符合 1 人 1 室(房+衛浴)、同為確診者得多人一戶 |
快篩方式、次數 | 1.每2天快篩一次,快篩陰性則持續完成7天自主管理
2.國高中生多未打滿 3 劑,暫不適用此規定,仍要居隔 3+4 天。 |
1.完成接觸者匡列後,安排 1 次快篩,陽性則以PCR確認。
2.隔離期間有症狀及第 3 天快篩,陽性者持續隔離,陰性者進行 4 天自主防疫,第 7 天快篩陰性解除自主防疫。 |
第 7 天快篩陰性解除自主防疫 |
1.PCR 2 次,分別是入境時(第 0 天)以及檢疫期滿前(第 10 天)。
2.快篩 5 次,分別是第 3 、 5 、 7 天以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 3 天、第 6 或 7 天。 |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增為 2 次(第 3 天、第 6 至 7 天各 1 次)。 | 1.同住之未確診者:距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滿 10 天,且所有同戶隔離者(含尚未解隔之確診者)快篩均陰性時,同戶隔離未確診者全數解除隔離,並進行 7 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 3、7 天進行家用快篩。
2.快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 Ct≥30 者,視為陰性符合解隔條件。 |
居家隔離規定&流程(含新制)
居家隔離是什麼?誰需要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宣布的居家隔離政策,就是曾和確診者密集接觸、或與輕症確診者同住的人需要進行居家隔離,意思是指個人需待在家中,以 1 人 1 室為原則,不得外出。
居家隔離天數
居家隔離總共需要隔離 3+4 天, 3+4 的意思就是 3 天居家隔離、 4 天自主防疫,自 2022 年 4 月 26 日起,確診者的居家隔離從「10+7」改為「3+4」也就是隔離天數從原本 10 天縮短為 3+4 天,前 3 天要待在家中,以 1 人 1 室 為原則;期滿快篩陰性後,接著進行 4 天自主防疫。
指揮中心表示個人居家隔離應該遵守的規定如下:
- 前 3 天居家隔離期間,須待在家中以 1 人 1 室為原則,不得外出。
- 接觸者匡列完畢後,安排1次快篩。
狀況一:如為快篩陽性則以PCR確認。
狀況二:隔離期間有症狀及第 3 天進行快篩,陽性者持續隔離。
狀況三:隔離期間有症狀及第 3 天進行快篩,陰性者進行 4 天自主防疫,第 7 天快篩陰性解除自主防疫。 - 4 天自主防疫注意事項:
- 每天進行快篩,快篩陰性者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
- 外出全程佩戴口罩。
- 禁止於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前往人潮擁擠場所及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 快篩陽性者,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自行開車、騎車、或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前往社區採檢院所進行PCR採檢,倘若採檢地點較近,亦可步行前往,無須透過衛生單位。或依地方政府衛生局訂定快篩陽性就醫流程辦理。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居家隔離補助
居家隔離補助符合「防疫補償金」申請條件的其中之一,所以若本人或照顧者需要居家隔離,只要準備相關證件及符合申請條件,就能在受隔離或檢疫結束日次日起 2 年內可申請每日 1,000 元的防疫補助金。申請居家隔離補助者必須先檢查父母本人、孩子是否收到衛生局(所)開立的居家隔離通知書,若學校採預防性停課,孩子未與確診者接觸,沒有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就無法申請!
「防疫補償金」分為本人被匡列隔離的防疫補償金、照顧者防疫補償,本人、照顧者符合條件/資格如下:
本人 |
1.接獲衛生主管機關開立居家離通知書 2.隔離期間未領有薪水 3.未違反隔離規定 |
照顧者 |
1.照顧生活無法自理之受匡列隔離對象
2.受照顧者接受居家隔離通知書 3.受照顧者未違反隔離規定 4.照顧者需原有工作,為照顧而向公司請假或自營作業無法工作 |
符合上述資格者可申請每日 1,000 元,申請方式可採線上申請或臨櫃受理。線上申請按這邊 |
「居家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的差別?
居家隔離 3+4 和自主健康管理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居家隔離不得外出且需符合 1 人 1 室、而自主健康管理可以在配戴口罩的情況下外出,但自主健康管理者禁止聚餐、聚會、至醫院探病、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不可參加大型活動,人潮過多應避免進入。
自主健康管理的對象、規定、注意事項
對象
- 通報個案經檢驗陰性者。
- 居家檢疫/隔離期滿者。
- 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滿者。
- 臺帛旅遊泡泡專案返臺者。
- 經地方衛生主管認定有必要且開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者。
規定
- 對象 1 、 4 、 5 :自主健康管理 14 天。
- 對象 2 、 3 :自主健康管理 7 天。
注意事項
- 無症狀者:
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落實佩戴口罩之公共場所等場域,禁止與他人從事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近距離或群聚型活動;延後非急迫需求之醫療或檢查,如需外出應全程配戴醫用口罩;勤洗手,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 - 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身體不適者:
確實佩戴醫用口罩,主動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依指示儘速就醫,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返家後亦應配戴口罩禁止外出,與他人交談時應保持 1 公尺以上距離。 - 臺帛旅遊泡泡專案返臺者,應於入境後 5-7 天至指定醫療院所自費採檢。
- 如就醫後經醫院安排採檢,返家後於接獲檢驗結果前,應留在住居所不可外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