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八方雲集收購丹堤咖啡原因】餐飲業合併與收購有這 4 大動機
作者 foodNEXT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foodNEXT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foodNEXT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八方雲集收購丹堤咖啡原因】餐飲業合併與收購有這 4 大動機

2022 年 8 月 19 日

 
展開

最新消息:八方雲集近期召開線上法說會,總經理張瑞蓮透露公司在前年底併購連鎖餐飲丹堤咖啡,遭逢二波疫情衝擊拖累營運,雖轉型,但成效不如預期,若在第四季未見改善,將設停損點。也就是說丹堤咖啡恐在年底熄燈。

這一波疫情讓不少餐飲業者的收益都大幅衰退,看日本最近公開的餐飲業 2020 年 4 至 6 月的業績,用這 3 個月跟去年相比,不少日本餐飲界的優等生都陷入經營低潮,列出幾家台灣也有店鋪的品牌,在 3 個月期間,加州風洋食館、Skylark控股從正的獲利 26 億日幣變成負的虧損 191 億,丸龜製麵母公司 TORIDOLL 控股也從 2019 年的獲利 9 億日幣變為虧損的 21 億日幣,食其家(すき家)的母公司善商控股也變成虧損的 63 億日幣,就連火紅的壽司郎也變成虧損的 8 億日幣。

資本額 5,000 萬日幣以下的企業,需外部金源支撐營運

疫情除了影響獲利之外,公司要能平穩的經營下去也會比以前辛苦,根據日本財務省 2018 年做的法人企業統計調査,資本額在日幣 5,000 萬日幣以下的中小企業,手邊的現金大約只能支撐 2.7 個月的固定費用,所以在獲利衰退下,就可以想像,在這個時候的中小型企業,是多需要外部的金源來支撐營運。

收購者須擁有清楚的收購動機,方能持續營運

在日本街頭時常看到的 Tully’s Coffee ,也是經歷過類似上述的情況, Tully’s Coffee 在 2006 年雖然營業額規模有到不小的日幣 120 億日幣,但因爲營業虧損達到 34 億日幣,在需要金源的狀況下。結果就在同年 Tully’s Coffee 股票的一部份就透過 M&A (合併與收購),出售給富爸爸伊藤園(就是那個賣綠茶的),有了富爸爸的全力支援下, Tully’s Coffee 營業額現在已經成長翻倍到 328 億日幣,店鋪數也成爲日本連鎖咖啡店第四大規模的 700 家。

看到 Tully’s Coffee 的演進史,就會聯想到最近同樣是咖啡的熱門話題,多店鋪數連鎖餃子品牌收購 60 家規模咖啡品牌股份這個新聞。收購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像 Tully’s Coffee 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不少收購後又脫手的例子(其實壽司郎就換了不少次住宿家庭)。所以在收購成交前,收購者一定都要有很清楚的收購動機,之後的營運才能一帆風順。

為什麼餃子店要收購咖啡店? 4 大動機帶你剖析

套用日本外食餐飲產業在執行 M&A (合併與收購)時的一些案例,可以猜測台灣這個案件之收購動機可能有下列 4 項。

1 、最符合預算計劃的方式進入新產業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想到的是,收購節省了不少開發的時間,因爲在收購後就可以瞬間獲得新產業的規模跟技術,目前這咖啡品牌已超過 60 家店,如果要自己從零開始,可能需要不少年才可以到達這個規模。但其實比節省時間更有利的,是可以用最符合預算計劃的方式進入新產業。

今天因爲是用已經有 60 家店的咖啡店來看這件事,所以大家會用 60 家店的價值來思考,但或許有更多咖啡品牌花了超過 60 家的金額(店鋪開開關關的合計),結果最後還是無法到這個規模,或甚至已經消失在市場。即使今天只提供 1 億的預算,去執行規模零到開到 60 家的專案,因為無法預測未來的環境變化,應該也無法保證 1 億的預算是否不會追加,或者絕對不會失敗(在過去的眾多案件裡,投資金額的追加屢屢可見)。

但在這個案例中,你就可以確切的知道,花多少錢即可保證得到 60 家的經濟規模,迴避不少開發風險,又可符合計劃的預算,是一個很精準的入場模式。

2 、從業人員之意識活化

人一向是消費零售業最難的部分,特別是意識活化,意識改革。組織內的新創活動,最容易遇到習慣既有邏輯的內部阻力,阻力多,不少新創在妥協下,就很難走出原本應該有的模樣。

用這個案例來看,速食餃子店最主要提供的功能是填飽肚子(所以顧客不會把餃子店當星巴克久待),而咖啡店最主要的功能應該是舒適空間的提供(如果只要快速咖啡,顧客應該就去外帶便利商店咖啡就好了)。但如果叫一位習慣速食餃子店邏輯的人,去負責開發咖啡店,除了本身的意識要脫離速食餃子店邏輯,不能用填飽肚子的思維做事外,在組織内他還有可能需要面對上百跟他邏輯不同的同仁,可以想像當你一個人要朝東,但有 30 個人跟你說往北比較好的時候,一定很難靈活起來。而且沒往東走過,這條路一定本來就不熟悉,一跌倒,就會有不少勸退聲叫你往北,要堅持就更難。

但如果朝東的人數有一定規模,即使跌倒,還是會有同想法的人跟你一起走下去,方向比較不會搖擺,也能有機會去影響其他擁有不同想法員工的意識。 M&A (合併與收購)有 60 家規模的組織,就能有這個人數規模上的效果,可以瞬間增加有不同邏輯想法的員工數,去活化跟改變既有人員的意識會比較容易成功。

3 、獲得優良店面之合約

60 家店在台灣餐飲產業其實已經規模不小,這個規模就可以讓消費者對這個品牌很熟悉,而且咖啡跟其他餐飲業比起,衝動型購買動機的顧客是比較多的,路過的顧客就有可能因為天氣熱,或是想坐坐休息,就進去咖啡店消費。也因為這個特性,大部分的咖啡店都開在人潮多的地點,才可以最大化衝動型購買的顧客數。

而這個咖啡店就有不少店面屬於這一類的黃金地點,只要是黃金地點,應該開什麽業態,生意都不會太不好。但這類的黃金地點,幾乎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因爲大部分店面的合約期間都是 3 至 5 年,要是你看上眼的店面才剛換約,即使你可以付到那個租金水準,你還是要等個幾年,一直到合約結束,才會有再跟房東交涉的機會。

但如果是用出資的方式去買下有店鋪數規模的既有品牌,既有品牌那些店的租約就等於馬上入手,雖然入手後還是既有品牌在使用,但是可以確保下次合約更新時,可以有檢討是否有轉換成其他自有其他品牌的機會。另外有些咖啡店的面積其實都不小,是可以研究是否可以從大型咖啡店中,撥出幾坪給只需要小面積的速食餃子品牌做外帶專門市,除了租金可以分攤變少外,速食餃子應該可以吸引每日安定的消費人潮,而咖啡店應該也可以從這些人潮中轉換部分來客來提升自己的業績,可以說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一件事。

4 、既有通路之產品共用

接近 1,000 家規模的通路其實就是扶持新品牌的最佳工具,新品牌因為店鋪數量不多,很難享受有規模感之後的成本優勢或是物流配送上的效率化,但如果可以透過集團的通路優勢,馬上就可以提升新品牌的競爭力。

咖啡店跟要賣餃子,會有新煎台以及排煙設備投資的費用發生,雖然不知道餃子店未來會不會想銷售咖啡,但餃子店賣咖啡相對容易,只要活用原有的冷藏冰箱就就可以跟豆漿用一樣的模式銷售咖啡,現在咖啡只能用 60 家的規模做原料採購,但如果未來餃子店的全通路都銷售咖啡的話,一下就可以用千家的規模來佈局咖啡餐飲的投資,咖啡量就有機會超越其他競爭品牌,可以讓咖啡事業用不同的策略跟風貌進入市場競爭。

但話說回來,餃子可以搭配咖啡嗎?記得 30 年前,餃子搭配豆漿在當時也是一件不尋常的事,但自從連鎖餃子業者開始銷售豆漿之後,到現在這個豆漿搭配餃子也成為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看先進各國的案例。未來在台灣透過 M&A (合併與收購)擴大企業版圖的手段應該也會越來越頻繁,期待在不同文化的結合之後,可以對台灣消費流通產業帶來另一番新契機。

食力》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foodNEXT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foodNEXT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