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洛克菲勒家族最後一位傳人 顯赫而與眾不同的人生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洛克菲勒家族最後一位傳人 顯赫而與眾不同的人生

2021 年 4 月 18 日

 
展開

2017 年 3 月 20 日晚上 (當地時間 20 日早晨) ,洛克菲勒家族現存最年長的成員大衛·洛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 在美國紐約州 Pocantico Hills 的家中逝世,享年 101 歲。

《紐約時報》在大衛·洛克菲勒去世後發表了長篇訃告,以下是訃告全文:

慈善家、大通曼哈頓銀行領袖大衛·洛克菲勒逝世 享年 101 歲

著名的銀行家和慈善家大衛·洛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 已於當地時間週一早上在其位於紐約州 Pocantico Hills 的家中逝世,享年 101 歲。

大衛·洛克菲勒的死訊

洛克菲勒家族的發言人 Fraser P. Seitel 證實了大衛·洛克菲勒的死訊。

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 (Chase Manhattan) 長期以來都被稱為洛克菲勒銀行 — 儘管洛克菲勒家族的持股比例從來都沒有超過 5%。但是,大衛·洛克菲勒遠非只是一名“管家”而已。作為這家銀行在整個 1970 年代期間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他使其變成了許多人口中的“大衛的銀行”,將其業務擴展到了國際市場上。

洛克菲勒的名望之高,不是任何公司頭銜所能傳達出來的。他的影響力滲透到了華盛頓和其他國家的首都、紐約市政府、藝術博物館、大學和公立學校。

對於洛克菲勒這個日漸淡出人們視線的家族來說,大衛·洛克菲勒可能是最後一位在世界舞台上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出色人物。作為美國以及他自己麾下銀行的經濟利益的巡遊倡導者,他曾是全球金融事務乃至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一股力量。在其他國家的首都,他曾受到過等同於國家元首的尊榮接待。

在週一逝世以前,大衛·洛克菲勒是約翰·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 最後一個仍舊在世的孫子,後者在十九世紀創建了標準石油公司 (Standard Oil Company) ,並因此而創造出了龐大的財富,成為了美國的第一位億萬富豪,同時也使其家族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富有也是最強大的家族之一。

作為一名遺產繼承人,大衛·洛克菲勒一生都過著優渥的特權生活,無論是在曼哈頓 (在童年時期,他和他的兄弟們在第五大道上直排輪的時候,身後都會跟著一輛豪華轎車,以免他們玩累了) 還是在其宏偉的田莊裡都是如此。

東海岸精英保持低調態度的禮儀習慣

大衛·洛克菲勒從小被灌輸了東海岸精英保持低調態度的禮儀習慣,成年後他在紐約市西裝革履的上流社會裡脫穎而出。他的慈善事業是不朽的,正如其藝術收藏品一樣。他收藏了大約 1.5 萬件藝術品,宛如一個藝術博物館,其中有很多都是大師級的傑作。在他位於洛克菲勒中心離地面 56 層高的辦公室的牆面上,懸掛了其中的一些藝術品。

他的聯絡簿是其權力和人脈的無言證詞,其中羅列了他作為一名銀行家兼政治家所碰面過的大約 15 萬人的姓名。這個名錄的規模是如此龐大,以至於他不得不在自己的辦公室旁邊專門設了一個房間用以保存。

在洛克斐勒中心俯瞰之下的是他深愛的、同時也是他施加了強力影響的紐約市。在 1970 年代中期的紐約市財政危機期間,他在號召私營部門幫助解決那場危機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他在多年時間裡一直都擔任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的主席一職 — 這個博物館是由他的母親在 1929 年時幫助成立起來的 — 在這個位子上,他曾領導過一場鼓勵公司購買和在其辦公樓裡展示藝術品並資助當地博物館的運動。而作為企業高層聯盟“紐約市合作組織” (New York City Partnership) 的主席,他致力於在公立學校中培育創新精神,併為中低收入家庭開發了成千上萬的公寓房。

大衛·洛克菲勒一直都很清楚地認識到“洛克菲勒”這個姓氏周圍所圍繞著的神秘性。

“我從來都不覺得它是個障礙。”他在生前曾這樣說過。“很明顯,有很多次我意識到自己是被區別對待了。毫無疑問,擁有財務資源是個很大的優勢;但要感謝我的父母的是,我學會了如何以克制和自由裁量的態度來使用那些資源。”

商業大使

強大的家族名再加上大衛·洛克菲勒本人對出遊海外的熱情 — 直到快 100 歲高齡之時,他還是會出遊歐洲 — 他成為了一種令人生畏的營銷力量。在 1970 年代他曾與前埃及領袖 Mohamed Anwar el-Sadat、前蘇聯領袖 Leonid Brezhnev 和周恩來會面,這些會面幫助大通曼哈頓銀行成為了第一家在埃及、前蘇聯和中國擁有業務營運的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US)。

他說道,“在這個國家裡,很少有人像我那樣見過那麼多的國家領導人。”

有些人挑剔地批評稱其花了太多時間出遊海外,他曾被指無視其在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職責,而且沒有擢升那些積極進取的、遠見卓識的經理人。在他領導之下,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在資產和盈利兩方面都遠遠落後於其競爭對手、時為美國最大銀行的花旗銀行。在有些年頭裡,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曾是美國大型銀行中不良貸款最多的一家。

“根據我的判斷,他不會作為一名偉大的銀行家而青史留名。”大衛·洛克菲勒生前的好友、也曾擔任過大通曼哈頓銀行董事長的 John J. McCloy 在 1981 年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如是說。“而是將作為一個真正有個性的名人、一位卓越而忠誠的社區成員而被人銘記。”

與此同時,大衛·洛克菲勒涉足國際政治之舉也引來了批評,尤其是在 1979 年,當時他跟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季辛吉 (Henry A. Kissinger) 一起說服了時任美國總統的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批准當時遭到驅逐的伊朗國王進入美國就醫。在伊朗國王抵達紐約時 ,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 的革命派追隨者被觸怒了,他們攻佔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扣押美國外交官作為人質。

“他窮其一生都在統治階層的‘俱樂部’裡遊蕩,並且忠於這個‘俱樂部’的成員,無論他們做過些什麼。”《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David Brooks 曾在 2002 年這樣寫道。他在當時援引了大衛·洛克菲勒達成的一些交易,比如說跟“富油國的獨裁者 ”和“前蘇聯黨魁”之間達成的交易等。

然而,即如卡特和理查德·尼克森(3317-TW) (Richard M. Nixon) 這樣在意識形態上迥然有異的美國前任總統,卻都向大衛·洛克菲勒提出了讓他擔任美國財政部長的邀請,但他拒絶了兩人的邀請。

大衛·洛克菲勒的兄長尼爾森·洛克菲勒 (Nelson A. Rockefeller) 曾做過美國副總統,還曾四次擔任紐約州州長,而在他於 1979 年去世以後,大衛·洛克菲勒幾乎成為這個家族唯一還擁有全國影響力的成員。除了他以外,只有約翰·洛克菲勒的重孫傑·洛克菲勒  (Jay Rockefeller) 以其曾擔任一州州長以及來自西維吉尼亞的美國參議員的身份而擁有過卓著的聲名。在洛克菲勒家族的年輕一代中,沒人曾經獲得過 — 或者說很可能是沒人渴求過 — 像大衛·洛克菲勒那樣的聲望。

“沒人能穿進他的鞋。”他生前的長期摯友 Warren T. Lindquist 曾在 1995 年向《泰晤士報》這樣說道。“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好或是不夠聰明,而只是因為 (他就像是) 在另一個世界。”

優渥生活

大衛·洛克菲勒出生於 1915 年 6 月 12 日,他那一代共有六個兄弟姐妹,而他是其中最年幼的一個。他的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 Jr.) 是約翰·洛克菲勒膝下獨子,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慈善事業;他的母親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則是 Nelson Aldrich 的女兒,後者是來自羅德島州的一名富有的參議員。

除了生於 1908 年的尼爾森以外,大衛·洛克菲勒的其他四個兄弟姐妹分別是:出生於 1903 年、在度過了私密不為人知的一生,之後於 1976 年去世的艾比;出生於 1906 年的約翰·洛克菲勒三世 (John D. Rockefeller III) ,他跟其父一樣投身於慈善事業,直至 1978 年在一場車禍中喪生;出生於 1910 年的勞倫斯,他生前是一名環境學家,去世於 2004 年;以及 1912 年出生的溫斯洛普,他曾當過阿肯色州州長,已於 1973 年逝世。

作為同代人中的幼子,大衛·洛克菲勒是在紐約西 54 街 10 號的一座宅邸中長大成人的,這座宅邸在當時是紐約市最大的私人住所,貼身男僕、客廳女僕、護士和家庭女僕隨處可見。在每天晚上就餐時,他的父親都會戴著黑色領結,母親則總是穿著正式禮服。

夏日週末則總是在位於緬因州 Seal Harbor 的洛克菲勒“村舍”度過的,這個所謂的“村舍”共有 107 個房間,坐落於紐約州城市 Tarrytown 北部的洛克菲勒家族莊園 (Kykuit) ,這個莊園經常都被比作封建時代的封地。

正如大衛·洛克菲勒在 2002 年撰寫的自傳《回憶錄 (Memoirs) 》中所寫的那樣:“到最後,家族積累起了周邊的大約 3400 英畝土地,其中包含了 Pocantico Hills 的幾乎所有小村莊,其中大多數居民都為家族工作,生活在我祖父擁有所有權的房子裡。”

在那種田園風光的環境裡,他培養出了著迷於研究昆蟲的愛好,到後來這種愛好使其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甲蟲收藏家之一。

到大衛·洛克菲勒 21 歲的時候,約翰·洛克菲勒去世了。“他生前會講很有趣的故事,還會唱小曲。”大衛·洛克菲勒在 2002 年時回憶道。“他會給我們 10 分硬幣。”

大衛·洛克菲勒秉持“地位高則責任重”的理念,而這種理念跟他在實驗性的曼哈頓林肯學校 (Lincoln School) 的早期受教育經歷是分不開的,這所學校是由美國慈善家約翰·杜威 (John Dewey) 創辦的,並由洛克菲勒基金會 (Rockefeller Foundation) 提供資金支持,宗旨是接納來自於不同社會背景的兒童入學。

畢業以後,他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在 1936 年拿到了學士學位,隨後在倫敦經濟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求學一年,這所學院是社會知識分子的溫床。到 1940 年,他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有感於美國內外的“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 ”形勢,他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寫道,他“傾向於認同羅斯福新政 (New Deal) 的觀點,也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赤字融資在經濟低迷時期是有助於經濟復甦的”。他抱持這樣一種經濟觀可以說是個重磅新聞,這是因為洛克菲勒家族是頑固的共和黨人,以其激烈反對時任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而聞名。

在拿到博士學位以後,大衛·洛克菲勒成為了時任紐約市市長的 Fiorello H. La Guardia 的秘書,後者是一位好鬥的、自由派的共和黨人士。他在 1940 年娶 Margaret McGrath 為妻,後者是他在七年前的一場舞會上認識的,當時他還是哈佛大學的新生,而她則是 Chapin School 的學生。他的妻子是一位全心全意的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已於 1996 年去世,享年 80 歲。兩人育有六名子女:小大衛、艾比、妮娃、瑪格麗特、理查德和艾琳。

大衛·洛克菲勒在 1942 年入伍,進入美國陸軍服役。他參加了軍官培訓學校,二戰期間曾在北非和法國戰場上服役。到 1945 年,他以上尉身份退役。

到 1946 年,他開始了自己作為一名銀行家的職業生涯,最開始擔任的是 Chase National Bank 銀行的一名助理經理,隨後這家銀行在 1955 年與 Bank of Manhattan Company 合併,從而組建了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

在戰後時代的初期,銀行業是一份很有身份的職業,業內高層可以照料自己的外部利益,利用社會聯繫人來培植客戶,同時讓那些初級銀行家來處理日常的管理事務。

大衛·洛克菲勒找到了充裕的時間來從事這些活動。到 1940 年代末,他取代了其母成為了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董事會的成員,並最終出任董事會主席,當時他很喜歡招攬那些藝術品收藏家。

在 1968 年,他整合了一個辛迪加,其成員包括其兄尼爾森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董事長 William S. Paley 等人,一舉收購了美國作家和詩人 Gertrude Stein 的藝術收藏品。大衛·洛克菲勒和妻子瑪格麗特·麥格拉斯·洛克菲勒自己最珍愛的畫作 — 其中包括塞尚、高更、馬蒂斯和畢卡索等人的作品 — 則已永久性地借給了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

全球擴張

大衛·洛克菲勒在銀行業中的崛起之快不可謂不快。到 1961 年時,他就已經成為了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總裁,並與時任該行董事長的 George Champion 聯手擔任聯席執行長。大衛·洛克菲勒提倡海外擴張的觀點與 Champion 相左,後者認為該行的美國國內市場才是更加重要的。

在他於 1969 年取代 Champion 出任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該行董事長,並成為該行唯一的執行長之後,他就將這家銀行的“足跡”擴展到了幾乎每塊大陸。他曾說道,他的個人外交“品牌” — 也就是與各國首腦會面 — 對於推進該行的利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有很多人都宣稱這些活動是不合適的,妨礙了我管理這家銀行的職責。”大衛·洛克菲勒在其自傳中寫道。“對這種觀點我是絶對無法認同的。”他堅持聲稱,其“所謂的‘外部活動’給這家銀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利益,無論是從財務方面還是從其全球聲望方面來說都是如此”。

到 1976 年,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總營運利潤為 1.05 億美元,而該行旗下國際部門所貢獻的營運利潤已在其中佔據了高達 80% 的比重。然而,這種數據未能證明大衛·洛克菲勒對於海外擴張的熱望的正確性,而是凸顯了大通曼哈頓銀行美國國內業務落後於其他銀行的表現。

從 1974 年到 1976 年之間,該行的盈利下降了 36%,而其最大的一些競爭對手 — 美國銀行、花旗集團(CitiGroup, C-US)、Manufacturers Hanover 和 J.P. 摩根公司 (J.P. Morgan) 等 — 的同期盈利則實現了 12% 到 31% 的成長。

1974 年時發生的經濟衰退給大通曼哈頓銀行帶來了重創,當時這家銀行在低迷的不動產行業中擁有龐大的貸款組合。另外,與其他任何一家銀行相比,該行在 1970 年代中期所持有的紐約相關證券都要更多,而在那時紐約市正處在破產的邊緣。與此同時,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不良貸款組合也是所有大型銀行中規模最大的。

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還在 1974 年捲入了一樁醜聞。據當時進行的內部審計顯示,該行的債券交易帳戶被高估了 3400 萬美元,並發現相關損失被少報了。其結果是,該行的淨利潤因此而損耗了 1500 萬美元,其形象也受到了破壞。到 1975 年,聯準會和貨幣監理會將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認定為一家“問題”銀行。

儘管在那時大衛·洛克菲勒正竭力試圖扭轉大通曼哈頓銀行的滑坡局勢,但他還是抽出身來解決了紐約市的財務問題。他參與市政事務的時間最早可以回溯到 1960 年代初期,當時他作為“市中心-下曼哈頓協會” (Downtown-Lower Manhattan Association) 的創始人及主席建議該市應修建一座世界貿易中心。

在 1961 年,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在華爾街區域開設了 64 層樓高的總部,而這一行動主要是由於受到了大衛·洛克菲勒的股東。這筆大規模投資起到了幫助這個金融區域復興的作用,並鼓勵了世界貿易中心項目的實行。

到 1970 年代中期,紐約市由於遲滯的經濟成長和不受控制的市政開支而面臨著違約風險,這時候大衛·洛克菲勒挺身而出,幫助聯邦政府、紐約州政府和紐約市政府的官員與該市的商界領袖聯合到了一起,制定出了一項經濟計劃,最終使得紐約市擺脫了那場危機。

與此同時,他還理順了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事務,使其恢復了秩序。到 1981 年時,他和他的“門徒” Willard C. Butcher 已經帶領這家銀行恢復到了完全健康的狀態。同年,他將董事會主席的位子讓給了 Butcher。

在 1976 年到 1980 年之間,這家銀行的盈利成長了一倍以上,其在資產報酬率方面的表現優於主要競爭對手花旗銀行,這是對銀行盈利來說至關重要的一項指標。不過,即使是在 1981 年退休並不再活躍從事該行的管理事務之後,大衛·洛克菲勒還是繼續擔任其國際顧問委員會的主席職務,同時還充當這家銀行的外交家角色。對於他眼中美國政府官員改採取的錯誤政策,他總是會毫不猶豫地加以批評。

大衛·洛克菲勒尤其是對前任美國總統卡特更為苛刻。在 1980 年,他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示,卡特沒有去做“那些其他大多數國家自己都會去做、而且預計我們也會去做的事情 — 那就是讓美國的國家利益成為我們首要的國際目標”。

不過,對於卡特的繼任者、與卡特相比遠為保守的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 (Ronald Reagan) ,他同樣也扮演了“牛虻”的角色。當里根政府支持非洲的反馬克思主義游擊隊時,他在 1982 年巡迴造訪了非洲大陸上的 10 個國家,宣稱非洲馬克思主義對於美國本身或是美國的商業利益來說都並不是什麼威脅。

到了晚年,大衛·洛克菲勒捲入了有關洛克菲勒中心的爭論,這座裝飾藝術風格的辦公大廈是其父在 1930 年代建造起來的。在 1985 年,洛克菲勒家族以 13 億美元的價格抵押了這幢大廈,由此而得的收入估計為 3 億美元左右。

到 1989 年,洛克菲勒家族將洛克菲勒集團 (Rockefeller Group) 的 51% 股份出售給了日本三菱地所公司 (Mitsubishi Estate Company) ,該集團擁有洛克菲勒中心及其他建築物。隨後,三菱地所將其持股比例提高到了 80%。

這項收購交易標誌著日本企業收購美國物業的浪潮達到了高峰,同時也使得洛克菲勒家族面臨批評,被指將一個重要的國家標誌出售給了日本企業。

當日本的經濟泡沫在 1990 年代初破裂時,三菱地所被迫於 1995 年宣佈洛克斐勒中心破產,當時大衛·洛克菲勒再度遭到了批評,這一次則是被指責任由這座大廈滑入了財務毀滅的深淵。

而就在同年年底以前,大衛·洛克菲勒就組建起了一個辛迪加,收購了洛克菲勒中心的控股權。隨後,這座大廈在 2000 年以 18.5 億美元的價格被出售,從而切斷了其與洛克菲勒家族之間的聯繫。

大衛·洛克菲勒的身家在 2012 年時達到了 27 億美元,那時候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日益投身於慈善事業,尤其是向哈佛大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洛克菲勒大學 — 由約翰·洛克菲勒創立於 1901 年 — 捐贈了數千萬美元。

即便是在九十多歲高齡的時候,大衛·洛克菲勒工作起來的勁頭也仍舊會令年輕得多的人望而生畏。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他都會代表大通曼哈頓銀行或是外交關係委員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和三邊委員會 (Trilateral Commission) 等組織出行。在 2005 年,他曾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裡接受採訪,那時候他的身體狀況仍舊很好,還會在該中心的健身俱樂部裡跟一名助理教練一起鍛鍊身體。

他還是在繼續收藏藝術品,其中包括數以百計的畫作以及有色玻璃、瓷器、木化石和傢俱等各種藝術作品。

同年,他承諾將向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捐獻 1 億美元的遺產。從整個社會的層面上來看,他的這種善舉起到了一種激勵作用。在 2005 年,現代藝術博物館曾舉行過一次聚集了各界名流的籌款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 850人以最高 9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張桌子。

那次活動是在他 90 歲大壽之際舉辦的,到活動結束時他收到了一個生日蛋糕作為禮物,那個蛋糕是以他在緬因州的房子為模型而製作的。

在 2002 年撰寫自傳《回憶錄》一書時,時年 87 歲的大衛·洛克菲勒成為了洛克菲勒家族三代人裡第一個出版自傳的人。在被問及為何要寫這本書的時候,他以其特有的矜持語調回答道:“這個嘛,我只是想到我的人生相當有趣而已。”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