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深度思考美國股市 為何能成就彼得林區和巴菲特等股神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深度思考美國股市 為何能成就彼得林區和巴菲特等股神

2017 年 11 月 24 日

 
展開

經濟長期穩中偏好,為股市提供了有利的投融資環境

美國股市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 500 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直是全美以至全球股市的風向標和領頭羊。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10 月 6 日,道指跌破 1 萬點;2009 年 3 月 2 日一度跌至 6547 點,創上一輪金融危機 1997 年 4 月以來最低。當全球股市尚在金融海嘯中苦苦探底時,美國經濟憑藉“量化寬鬆”已走出困境。2013 年 3 月 5 日,道指創歷史新高 1 萬 4286.37 點。

今年 6 月 27 日,美股全面下挫,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稱,美國股市似乎已成強弩之末,明顯對美國經濟構成風險。同日聯準會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也表示,從一些指標來看,資產估值看上去有點高。

然而道指、標普 500 指數連漲 7 個月,至 11 月 3 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今年已 55 次創出歷史新高,報收 2 萬 3516.26 點;標準普爾 500 指數則再次追平 2013 年 7 月的“8 連漲”連漲紀錄,第 51 次創歷史新高,報收 2575.26 點;三大指數中表現最差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火爆“9 連漲”,於 11 月 1 日報收 6727.67 點歷史新高。

美國股市一路上揚,與美國的經濟環境及社會制度、法律、政策、資金面等多因素密切相關。

一是川普 (Donald Trump) 上任以來,儘管國內外輿論普遍認為他“失道寡助”、隨意性強、缺乏執政經驗,但美國經濟今年前三季復甦勢頭不減,折射到股市三大指數併進,各股普漲。

二是川普甘冒預算案被凍結的風險強推稅改,而一旦以減稅為核心的稅改落地,將廣泛利好各類企業利潤率上升。10 月以來,三大股指的井噴行情,正是美國股市對稅改落地的“炒預期”。

三是葉倫隔三差五大談升息,9 月,聯準會明確發出 2017 年再升息一次、2018 年最多升息三次的信號。但隨著聯準會新主席上任,不少分析預測美國未來兩年升息速度可能放緩。這很大程度上壓抑了美國國債收益率,而國債和股指間明顯存在“蹺蹺板”效應。

10 月 10 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公佈了最新調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將美國今明兩年 GDP 增速從原先預測的 2.1% 分別上調至 2.2% 和 2.3%。

運用金融戰略,驅趕資本迴流美國

人們常問:為什麼美國股市連續上漲而美元卻“跌跌不休”?答案其實是:正因為美元“跌跌不休”所以美國股市才連續上漲。由於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就意味著通貨膨脹。故通脹一方面體現出美元實際價值下跌,增大股票價值與貨幣間比值;另一方面投資者為避免通脹帶來資產縮水,需要投資股市以期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1971 年 8 月 15 日,美國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鈎,標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美元信用破產。但直到美元指數確立很長時間後,世界才發現美元指數週期律之“恐怖”。這一秘密最早由日本經濟學家岩本沙弓道破,接著被其他人研究確認。

人們逐漸發現美元指數呈現“10 年弱+6 年強”的規律,具體就是 1971 年至 1980 年走弱,1980 年至 1986 年走強;1987 年至 1997 年走弱,1997 年至 2002 年走強;2002 年至 2012 年走弱,2012 年至 2018 年走強。

縱觀歷史,每當國際經濟共同復甦、繁榮,或其他經濟體經濟表現較美國更好時,非美貨幣往往走強而美元走弱;每當國際經濟表現疲軟,或美國經濟表現較其他經濟體更好時,非美貨幣往往走弱而美元走強。這種國際經濟強弱格局的變化導致金融資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流動,進而影響各主要貨幣的匯率。

依據上述規律,聯準會在弱週期開動印鈔機,製造出充足的美元潮向國內和國外“開閘放水”。到經濟復甦繁榮時漸次關掉印鈔機,讓美元供應量“退潮”。再及時升息推動美元指數進入強週期,從而驅趕國際資本迴流美國追捧其金融資產,對全球經濟產生“抽血效應”。

如 1982 年 4 月,阿根廷在里根總統默許下與英國打響馬島之戰,令國際金融資本紛紛逃離動亂的拉美。緊接著聯準會宣佈升息,成功吸引資金大舉迴流,使美國股市暴漲而拉美爆發金融危機,再用股市的高額紅利去廉價收購嚴重失血的拉美優質資產。

又如 1997 年針對蓬勃發展的“亞洲四小龍”,索羅斯 (George Soros) 指揮對沖基金率先砸開泰國金融市場,迫使泰銖對美元大幅貶值,並由此拉開序幕,令金融危機從泰國一路蔓延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日本、韓國直到俄羅斯。倒逼金融資本撤離動亂的亞洲,東南亞各國經濟倒退十餘年。

股市監管機制成熟靈活,有利上市企業優勝劣汰

美國股市在建立之初,就特別重視制度法規的建立,而且在這些制度法規建成以後,一直嚴格遵守這些政策。另外,美國股市一直處於一個良性循環之中,在市場經濟大環境穩定的背景下,秉承優勝劣汰的原則,“能者上庸者下”。

在美國股市中,每年都有一些績效差的企業退出市場,只有那些表現優秀的企業才會留在股市中,而且這些企業業績的提升,公司的成長都會推動美國股市的上漲。

另外,總體經濟和企業獲利的好轉,以及寬鬆政策環境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美國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它們是美國股市上漲的基石。

美國股市新股發審的最大特點是註冊制 — 門檻低、窗戶大、主體多。美國證監會 (SEC) 終審全國所有申請上市的股票和證券,各州監管部門負責審核本州申請上市的股票和證券,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主板) 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NASDAQ 創業板) 分別負責審核在本交易所申請上市的股票。

門檻低。SEC 原則上不對公司的盈利、規模、管理等實質性內容設置門檻,也不負責核查申報內容是否屬實,故 IPO 排隊時間較短,如申請納斯達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 4 個月搞定,能儘快滿足投資方上市後獲利退出的需求。但 SEC 規定如事後發現訊息造假,上市公司要負全部責任,承銷商和獨立審計公司也要為盡職調查中未發現問題而承擔相應責任。

窗戶大。SEC 審核發行的主要依據是“披露原則”,即著眼於審核上市公司“是否披露了所有投資者關心的訊息”。如 SEC 曾發回意見書稱“我們注意到你們報告中指出在新興市場上利潤下降,而新興市場主權債務存在較大風險。請提供你們新興市場主權債務的部位及可能導致的風險”。該意見雖提出了問題,但僅將其作為訊息披露的要求而非不能上市的理由。

主體多。美國各州審核的差異給全國範圍內發行的股票上市交易造成很大麻煩,為此 1996 年美國頒佈《國家證券市場改進法》,規定某些在全國發行的證券不受各州監管。而交易所屬私營機構,其上市審核標準根據自身品牌競爭戰略而定。

如 NYSE 上市要求:規模 — 股東 400 個以上,數量至少 110 萬股,市場估值 4000 萬美元以上;盈利狀況 — 過去 3 年總收入不低於 1200 萬美元,最近1年收入不低於 500 萬美元,下一年預計不低於 200 萬美元,或全球市值不低於 5 億美元且運營時間不少於 12 個月,最近 1 年收入不低於 1 億美元,過去3年現金流不低於 2500 萬美元。

股市退市機制市場化程度高

美國股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資本市場。其退市機制的最大特點是“交易所決策,SEC 備案,投資者說了算”。

  • 退市標準與規模速度

與上市發審“雙標準”大體對稱,退市標準同樣採用了包括總資產、淨資產、淨利潤等財務標準和股東人數、股價、市值、公眾持股等市場化標準。

上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的世界性大牛市,將美國股市推向頂峰。1997 年年底,美國 NYSE、NASDAQ、AMEX 三大股市上市公司達 8884 家,創出歷史最高紀錄。從 1998 年起,美股上市公司進入負成長,當年新增 IPO 共 585 家,退市 1079 家,淨減少 494 家。

1995 年至 2005 年,美國股市從極盛走向平穩,實現了歷史性重大轉折,其間經歷了 2000 年前後網絡泡沫破滅及 2001 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美股共 9273 家公司退市,其中 NYSE 為 1906 家,NASDAQ 為 6257 家 ,AMEX 為 1010 家。

  • 退市原因與占比

上述公司退市原因大體分三類:一是因併購或私有化自動、自主退市;二是因達不到持續掛牌的財務標準或市場化標準而被迫、被動退市;三是因法人過失或違法行為被處罰退市。

每年 NASDAQ 的數據中,主動與被動退市各一半,NYSE 的比例大約為 3:1。在被動、被迫退市公司中,NYSE 的前三位主因是:市值退市、股價退市、破產退市。NASDAQ 的前三位主因是:股價退市、淨資產或淨利潤、破產退市。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1 美元退市標準”所導致的被迫退市約占比總數的一半,即 NYSE 的 349 家和 NASDAQ 的 2096 家按規則退市公司中,共約 1200 家公司系觸及“1 美元股價”而被迫退市。這是真正的市場化機制,它將退市決定權交由投資者“用腳投票”,直接決定是否將垃圾股趕出股市。

  • 退市程序

NASDAQ 由上市資格審查部負責確認應退市公司,通知其原因並發佈決定書和公開譴責信。如其服從決定則立即生效;不服從可在收到決定書後 7 個工作日內向 NASDAQ 聽證委員會提出上訴。如不服聽證委員會決定還可向上市和聽證審查委員會以至董事會上訴,最終裁決報 SEC 備案。擬退市企業 45 天內須提交整改計劃,到期未達標將立即摘牌。如企業上訴則延期最長不超過 180天。

NYSE 規定只要其工作人員認為某隻股票達不到繼續掛牌標準,就通知其退市並同時向市場公告。上市公司接到退市通知書後 10 天內有權書面請求董事會下屬的董事協商委員審查上述決定,並支付 2 萬美元申訴費。如未遞交則將暫停交易,發佈新聞公告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備案。如遞交了審查請求則進入審查程序,審查委員會有權決定審查進度。審查期間停牌。不過,退市後還可以“東山再起”。

近年來,NYSE 每年上市和退市都有 100 至 300 家公司,NASDAQ 則每年上市和退市都有 300 至 500 家公司。NYSE (主板) 和 NASDAQ (創業板) 上市公司分別保持在 3000 家和 2000 家左右。這也許是成熟股市的適度規模。而截至 2017 年 3 月 30 日,NYSE 與 NASDAQ 股票總市值分別為 27.87 兆美元和 10.39 兆美元。

正由於不斷加盟績優股,隨時清掃垃圾股,美國股市上市公司數量相對穩定但指數節節攀升。今年 11 月上旬,“6 連冠”蘋果(Apple, AAPL-US) (Apple) 公司市值一度突破 9000 億美元。

成熟的市場化機制有效保障了美國股市不斷“騰籠換鳥”,因而得以在連年疊創新高的同時,孕育出一大批世界知名偉大企業如蘋果、Google 之母 Alphabet、微軟(Microsoft, MSFT-US) (Microsoft) 、英特爾(Intel, INTC-US) (Intel) 、IBM、亞馬遜(Amazon, AMZN-US) (Amazon) 、思科(Cisco Systems Inc, CSCO-US) (Cisco) 、特斯拉(Tesla, TSLA-US) (Tesla) 等,也吸引了一大批非美本土高科技企業赴美上市,成就了諸如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等“股神”。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