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該租房還是買房?如何規劃退休金?有錢人不會做的 13 個理財決定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該租房還是買房?如何規劃退休金?有錢人不會做的 13 個理財決定

2021 年 1 月 16 日

 
展開

圖片來源 : 網路
本書作者:吉兒·施萊辛格(Jill Schlesinger)
出版公司: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 2020 / 05
書摘作者:蔣竣植(CFP)

「天啊!怎麼會這樣?」

一開始的前言就從「高度自信於身體狀況而不規劃保險」、「高度自信於市場行情而不分散投資風險」的兩則實際案例所帶來的震撼教育,點出了民眾對財務上的盲點。當然,也一併凸顯了財務規劃顧問的重要性,只可惜忠言逆耳,「風險」二字常被在理財浪頭上的民眾所忽略,接著就會聽到「天啊!怎麼會這樣?」

對財務管理的態度是「厭煩」?

其實你不是真的懶得管錢,而是害怕面對、害怕無法達成目標的失敗感受,是吧?而財務規劃顧問的存在,其實就是處理客戶的恐懼,透過一連串的問答,讓顧問能了解客戶的現況,甚至是生活習慣,進而從中發現財務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作者強烈建議在購買任何金融商品前,務必要再三詢問商品的優劣、風險、變現性等,唯有如此,才有機會納入你的財務規劃工具之一。

在財務諮詢的過程中,作者總是發現客戶有著相同的表情-恐懼與尷尬。總覺得自己「數學不好」的藉口,其實是財務漏洞越來越大的恐懼;自認是財務專家能妥善處理,卻有著承認自己對財務困境無能為力的尷尬。可嘗試尋找身邊有認證的財務顧問,例如認證理財規劃師(CFP)、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認證會計師(CPA)等,尋求解決下列任一項財務問題:

  1. 每週為錢煩惱一次且導致失眠
  2. 時常與配偶無法達成財務共識而吵架
  3. 不清楚到底對投資付出了多少
  4. 害怕盤算未來的退休金額
  5. 總是無法釐清每月的收支狀況
  6. 知道自己的財務問題卻無法控制開銷

令人感到焦慮的金錢觀

到底要有多少錢才會感到開心?據全球 170 萬人的問卷調查,年收入介於 60,000 到 75,000 美元的人每天生活最快樂,再多,快樂指數就會逐漸趨緩而無明顯上漲。或許這只是一個統計數據,但如何妥善用錢,背後卻有著許多價值觀的問題。可能有人因著年幼貧窮,縱使成年後的收入優渥,對錢的使用依舊過於儉樸;可能有著龐大的資產,但卻後代充滿著無法信任,導致遲遲無法分配財產,因而引發家族紛爭;可能同時有著保守與積極的用錢矛盾,導致無論目前市場行情的好壞,投資上都要再三觀望,試圖找出滿意的買賣點,讓時間就這樣逐漸流逝。每個案例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如何改善用錢觀念,作者提供幾個步驟:

  1. 設定數字目標
  2. 朝目標「小步」邁進
  3. 適度鼓勵完成小目標的自己
  4. 檢討一直以來的金錢觀
  5. 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6. 請理財規劃師協助你

高等教育的迷思

無論原本父母的學歷如何,都希望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未來才能有較大的機會找到一份較佳的工作。但所謂的名校,其高額的學費卻在未來衍生出諸多問題:可能當年父母無法支付全額學費,讓孩子借了學貸,導致孩子出社會後的人生因償還學貸而延遲。也可能父母當初挪用退休金的資金,讓自己的退休時程延遲了數年,而期待子女能奉養的想法,畢竟也只是個夢罷了。書中提到,學貸最好在出社會的十年內還清,否則後續有更多的可能債務會持續堆疊,例如車貸、房貸等。而據統計,雇主最想尋找新人的首要特質為是否曾在雇主的企業或是相關的產業實習過,至於應徵者的母校為何,卻只佔重要因素的第九名……所以,該讀哪一間大學,請父母親與孩子坐下來好好聊聊吧!

房貸&房租的抉擇

一句「有土斯有財」,讓購屋這件事成了人生在財務上不可或缺的大事,但購屋前是否曾仔細算過相關的資金是否充足?自備款是否至少有二成?自備款的多寡會影響借貸金額的高低,而借貸金額所換算出的月付金,又是否壓在家庭月收入的 30% ?我常說購屋可視為大型金融商品,所付出的資金與時間較其他金融工具大上許多,在購買前需謹慎規劃與計算,否則,你的人生可能會因此而黑到底。作者提到在資金尚未充足或不確定在該區域是否會久待之前,租房的最大好處是「自由」,以保有生活行動的彈性,也讓資金保有使用的彈性空間。別忘了,還有退休金等著你規劃。

【推薦閱讀】買房 該怎麼 議價 ?出價 下斡旋 見面談的技巧你懂嗎?

認真對面退休這檔事

退休,一個看似遙遠卻極為重要的人生時點,其執行時的複雜度並不亞於工作期間的任何時刻,在此我們需分為「退休前」與「退休後」兩個時段來規劃。以結婚、生子、買車、買房及退休等人生大事件來看,唯獨「退休」是唯一確定會發生的事,無論你的身分為何,時間到了,就必須要執行,而生活也會因著退休變得不一樣。因此,就財務規劃而言,退休金的規劃是「必修」課程,而非可有可無的「選修」。

作者發現到「退休後」的資金運用,卻往往可能是財務災難的開始,或許是覺得多年的退休金準備實在辛苦,退休後要對自己好一些,導致看似退休初期無傷地揮霍消費,卻讓原先預估的資金加速流逝,導致隨著年紀又冒出了財務問題。所以理財並非僅是「退休前」的事,而是這輩子都持續要追蹤管理的。

控制好你的金錢情緒

父母親的理財觀念會深刻影響子女未來在使用金錢時的態度,可能是父母親辛苦工作所賺取的收入,讓使用金錢時格外謹慎小心、反覆評估等,導致子女出社會後的金錢觀縱使收入頗豐,在生活上依舊同樣有著省吃儉用、對錢沒有安全感的「習慣」。當然也可能會有「物極必反」的結果,過度儉樸的父母親可能產生「鋪張浪費」的子女,因為子女們不忍回憶成長期間用錢的限制,導致出了社會會要求自己過得好,甚至下一代的生活物質也是「予取予求」。過與不及都不是健康的理財方式,父母親要學,而孩子們也要學。

父母親的退休規劃

這是上有父母、下有小孩的三明治族的難題,工作收入的這一套錢,同時須處理自己、下一代與上一代,著實不太容易。而替下一代的規劃與替上一代的規劃卻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對下一代而言,大多僅是「聽命行事」,依著爸媽的安排執行財務或生活;但對上一代而言,一方面他們可是人生歷練豐富的長者,總有著許多堅持之處,無論是居住環境、用錢態度甚至是就醫意願等,要改變或調整可能要費上較大的功夫。找個時間與自己的爸媽及手足坐下來談,聊聊爸媽的退休生活該在哪進行?居住環境與子女是否能就近照顧?退休資金的使用狀況?可能會有點難以啟齒,但讓彼此都能有個心理準備,甚至是提前針對財務上的準備,都能讓未來的「突發狀況」降為「預料中的事」,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

輕忽保險的重要性

很多人對自身保有著高度的自信,對保險嗤之以鼻。但其實保險除了讓自己的荷包不會因生病或意外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而全數上繳之外(醫療保險),也可讓重大事件發生如因意外或疾病身故時,家人能獲得一筆資金讓生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壽險、意外險等)。作者提到幾點自身保險檢視的注意事項,值得大家參考:

  1. 低估壽險需求
  2. 購買過多終身商品
  3. 需求改變、保險卻沒調整
  4. 忽略公司團險
  5. 過早退保,輕忽未來風險

別對投資過度自信

許多人在上了許多投資課程,也學會一些投資策略之後,總希望能透過一些特殊的投資組合擊敗大盤,以獲取更高的獲利。但實際上卻常事與願違,畢竟影響投資的變數很多,可能是大筆資金的進出、可能是國際事件的發生、更可能是自己的定性不夠,以至於一有風吹草動,便打破原本的投資計畫,頻繁買賣。而重壓某一檔投資標的,期待能一夜致富的案例也時有所聞,其結果當然也是慘賠作收,甚至怪罪政府監督不周。作者建議透過指數型投資以追蹤大盤的模式,再配合定期檢視以控制風險,才能有效穩健獲利。以上就是本書針對 13 項理財盲點中的部分重點與我個人的心得,希望對各位的財務能有所幫助,感謝。

看完以上書摘,若對本書有興趣的話,歡迎參考博客來書訊連結,謝謝!

阿植聊理財》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