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MCU 是什麼?MCU 概念股有哪些?MCU 產業簡介!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王則翰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MCU 是什麼?MCU 概念股有哪些?MCU 產業簡介!

2023 年 10 月 31 日

 
展開

2021 年由於疫情影響,全球陸續出現了「晶片荒」,當市場晶片的供需失衡,晶片廠也紛紛傳出漲價消息,這也再次推波助瀾了一個產業的崛起 —— 微控制器 MCU 產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應用程面極廣、卻鮮為人知神秘產業吧!

盛群(6202)公布第 3 季財報,單季營收 6.31 億元,季減 11.8%,毛利率 51.87%。不過在業外收益 2,483 萬元帶動以及所得稅利益挹注下,使第 3 季稅後淨利仍達到 3,651 萬元,季減 34.9%,創下今年以來單季低點。

法人指出目前 MCU 市況主要受到全球消費性景氣需求低迷影響,加上先前的重複下單衝擊,使得 MCU 通路端和上游端都堆積數個月以上的庫存,目前市況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才有機會觀察是否迎來曙光。

MCU 是什麼?

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中文名為「微控制器單元」、「單晶片微電腦」。MCU 將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RAM)、輸入 / 輸出介面(I/O)等等一大堆東西,全部整合在「一塊 IC」 上面。因此 MCU 才會有「微型電腦」一稱,可以負責做少量、簡單的資料運算與處理。

MCU是什麼?

▲  MCU 的運作原理(資料來源:Collaborator 產經共學社

MCU 應用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 WSTS )的分類, MCU 可以等級高低分為分為 4 位元、8 位元、16 位元與 32 位元四種。根據 MCU 應用產品的複雜度不同,各產品也適用不同等級的 MCU。以車用相關的 MCU 應用為例 —— 系統功能較簡單的構件(如:車內空調、車窗,後照鏡等),可使用成本較低的 8 位元 MCU;而要求高運算處理能力的零件(例如:煞車、安全氣囊、車身穩定控制等),則需使用 16 位元。如今隨著電子產品越趨智慧化,32 位元 MCU 已逐漸成為市場上主流規格,像是車載多媒體、駕駛資訊等較高階的電子化資訊系統,已多採用 32 位元規格。

▲  各等級 MCU 的應用領域(資料來源:Freecale 官網,股感知識庫整理)

當然,除了上述的車用 MCU 以外,MCU 還見於非常多種終端電子產品。例如:受到 COVID 疫情所帶起來的額溫槍、自動化酒精噴灑器、自動給皂機;家電相關的氣炸鍋、電子食物秤、無線吸塵器;穿戴裝置的無限藍牙耳機、充電盒等等,產品應用層面非常之廣。至於前段所提到的車用 MCU,實是當今 MCU 應用第二大的領域 —— 不過車用 MCU 的成長率很快,未來有望成為 MCU 的主力應用產品。

MCU 廠商

全球 MCU 龍頭企業

排名 1 :瑞薩 Renesas(日本)

瑞薩是全球 MCU 龍頭,總計 MCU 全球市佔約 31%,車用 MCU 全球市佔約 20%。其 MCU 有 7 成是自產,剩下 3 成則委外代工。瑞薩在 2021 年 7 月底也公布了 2021 H1 的財報數據,總計合併營業利益報 YoY 114.8% 至 656 億日圓,2021 前三季合併營收預估 YoY 26.2% ( 6615 億日圓)左右。公司派也預估 2021 Q3 在車用 MCU 將繼續保持強勁需求,對未來展望樂觀。

排名 2:恩智浦(NXP)(荷蘭)

荷蘭恩智浦的前身是飛利浦半導體,目前 NXP 是全球 MCU 產業的第二把交椅,產業市佔率約 28%,緊追在 Renesas 之後。根據 NXP 2020 年的財報數據顯示,全年營收佔比有 44% 來自於車用、工業 / 物聯網佔 21%、通訊應用佔 20%,為企業 3 大主要營收來源。

排名 3:微芯(Microchip)(美國)

Microchip 是一家美國 MCU、RAM 與類比半導體的製造商,目前在 MCU 市佔率全球第三。而 MCU 產品線也是其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20 年營收有 54% 來自於 MCU。

其他大廠

英飛凌(Infineon)(德國)、德州儀器(TI)(美國)、意法半導體(STM)(瑞士)。以上六家廠商共佔了全球超過 9 成的 MCU 產能。

MCU 概念股(台灣)

新唐( 4919-TW )

新唐在 2020 年 9 月份完成收購日本 Panasonic 半導體事業一案,整併的縱效也在 2021 年產品報價上漲之際逐漸浮現。整併之後,新唐在車用 / 工業產品比重從原本的 24% ,一舉拉升至至 39%,企業重點佈局此兩類產品的意圖明顯。法人更預估在今年底,這個比重有可能超過 40%,新唐也是目前台灣 MCU 概念股中最具話題性的標的之一。

盛群( 6202-TW )

盛群過去一直是台灣國內 MCU 產業的龍頭,盛群在 2020 年也打進韓國現代(Hyundai )車廠的供應鏈,其 MCU 產品已成功應用於 Hyundai 車款內的的音效模組。

其他值得注意的台灣 MCU 概念股(資料來源:豹投資

  • 上市:松翰( 5471-TW )、義隆( 2458-TW)、凌陽( 2401-TW )、偉詮電( 2436-TW )、迅杰( 6243-TW )、凌通( 4952-TW )
  • 上櫃:金麗科( 3228-TW )、九齊( 6494-TW )、紘康( 6457-TW )、通泰( 5487-TW )、太欣( 5302-TW )、應廣( 6716-TW )、類比科( 3438-TW )

MCU 市場現況

MCU 降價!價格回落至疫情前水準

儘管中國封控陸續解除,但全球通膨未見降溫,市場終端品牌紛紛向供應鏈砍單,砍單、降價潮加速蔓延,從原本以消費相關 IC 為主如驅動 IC、CIS 等,開始擴散到 MCU、MOSFET 等晶片,廠商開始面臨庫存調整壓力。

許多 MCU 業者表示公司針對價格去年向客戶調漲 1-2 次,但隨著大環境變化,包括客戶、通路商等各自庫存水位皆高,較正常水準高出 1 倍,影響下半年出貨,銷售單價也較上半年下滑,客戶端普遍期待 MCU 有降價空間,因此放緩拉貨速度。因此在終端需求降溫下,市況反轉速度快,公司也將價格調回疫情前水準,維繫雙方長期合作關係,也維持基本出貨動能。

展望下半年,由於價格已經開始逐步調降,但晶圓成本仍維持高檔,形成「價格疫情前、成本疫情後」,全年營收、獲利可能都將低於去年。

近 5 年受惠高階電子產品崛起,MCU 需求爆發式成長

2020 年的銷售衰退,若把時間拉長,撇除突發性事件( 例如: COVID)來看這個市場,可以發現根據 IC Insights 的調查,自 2015 至 2020 年,全球 MCU 產量在 5 年內從 220.58 億顆,飆速成長到 360.65 億顆,還是有著 163.5% 的驚人成長幅度;同期產值也從 159.45 億美元,跳升到 206.92 億美元,到 2022 年,整體 MCU 產業成長速度也還是不減反增(215億美元),CAGR 上看 3.5%。

細究這次產業的轉變,主要可以歸因於需求面的大爆發 —— 從車用電子、物聯網技術到智能家電的逐漸成熟,MCU 的終端需求也得到解放。MCU 本來就有「體積小」的產品優勢,因此適合被應用於 IoT、智能電子產品上;再加上 2021 年開始被炒得火熱的車用電子,隨著電動車的日漸普及,一部汽車所需要用到的 MCU 數量也越來越多。這些種種因素都是近期 MCU 產業之所以如此火熱的原因。

MCU 未來展望

版圖劇變,中國 MCU 勢力崛起不容小覷

中國近年來發展 MCU 技術的進展飛快,多家重點廠商(例如:比亞迪半導體、捷發科技、中穎電子、東軟載波等)也成為全球 MCU 產業所關注的幾位超新星。市場預計 2025 年中國 MCU 的國產比重將從現在的 6% 左右,急遽拉升至 23%,這樣的轉變將對於目前產能高度集中的 MCU 產業(全球 MCU 產量近 90% 集中於前六名大廠)帶來衝擊。目前市場幾家龍頭廠商 ——恩智浦(NXP)、瑞薩(Renesas)、英飛凌(Infineon)、德州儀器(TI)、微芯(Microchip)及意法半導體(STM)等 —— 有可能失去部分市占與市場的話語權。

產品應用層面廣上加廣,「毛利率」成為競爭力關鍵

MCU 的終端應用本來就很廣泛了,現在隨著科技技術發展更加成熟,許多電子產品需要應用到的 MCU 數目 / 規格要求都更加提升。在下游需求處於穩健緩慢擴張時期,如何吃下這塊越來越大的市場大餅 —— 擴張生產規模,著重開發特定應用領域與技術 —— 是各家廠商首要目標。

像是 2021 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出現晶片荒,各家晶圓廠都紛紛漲價之際,如何提升自身議價能力 / 成本轉嫁能力將成為 MCU 廠商短期的關鍵因子。若能有效將提高的成本轉嫁給下游,才能進一步提高產品毛利率,保持企業競爭力。

【 延伸閱讀 】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王則翰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