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與RCEP來了
作者 D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D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TPP與RCEP來了

2014 年 12 月 8 日

 
展開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國與國之間貿易日趨頻繁,各國將自身具競爭力的商品出口至其他國家,早先從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逐漸形成區域間的經貿合作,同時在時代的進步下,各國在納入談判的議題上也較以往更為廣泛與多元。

近年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新興市場經濟比重逐年增加,而在東協10國日漸深入整合下,各國計畫於2015年完成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簡稱AEC)之目標,盼以達成勞力、資本、貨物等自由流動的共同市場。同時東協與大陸比鄰,又位居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在過去冷戰期間,美國為圍堵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進而威脅其在亞太地區的霸權體制,遂從日本、琉球、台灣與菲律賓築起了鏈形島嶼帶,稱做第一島鏈。在這樣重要的戰略位置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中、美在亞太地區的競逐,開始從政治外交擴展至經濟整合。如今美、中分別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在亞太地區展開競賽。(如下圖)

140924_01

 成立背景

起先,TPP初創是由新加坡、紐西蘭、汶萊與智利四國於2005年6月共同發表簽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TPSEP),原預定在2017年前將四國彼此間所有關稅,包含農產品與其他特殊品項皆調降為零,而自2008年09月由於美國加入後,TPSEP之名稱則縮減為 TPP。因美國的加入,TPP逐漸受到關注。2013年7月日本加入後,成員國達至12國,以完成高標準、涵蓋範圍與區域廣泛的議題為目標。同時因RCEP已開始談判,美國則希望加快談判進程,期盼至今年11月初美國期中選舉前完成,然而目前協商進度仍落後。

至於RCEP,早先於2011年8月,根據東協中心性原則下即以東協10國為核心,由東協主導推動建立RCEP,其為整合既有的5個「東協加一」的FTA ,成員國一共為16國,以佈局東亞或泛亞洲區域經濟合作新秩序,消除貿易壁壘。從2013年開始,RCEP共計10個談判回合;而同年8月第一屆RCEP經濟部長會議中,成員國達成共識,期望於2015年完成談判,屆時東協經濟共同體亦將正式成立。由於中國多年來積極參與東協經貿活動,同時又為亞太地區重要經濟大國,中國在這場區域貿易中更顯突出,無疑與美國主導的TPP抗衡。

 TPP與RCEP兩者之差異

在兩大區域貿易協定下,談判的議題中也隨著時代而日新月異。RCEP著重的議題較為傳統,以一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與技術合作的議題為優先,漸進合作的方式針對不同談判議題,採不同速度的整合步伐與談判模式,先完成較容易的談判事項,而遞延諸如電子商務、外資開放、國營事業規範等較困難的高自由化項目。相對而言,TPP談判議題則較廣泛;然而由於TPP談判模式為單一承諾制, 即各項談判議題須在全體談判參與國家對所有事項一致同意後,方能使該項議題正式獲得通過,顯然TPP談判將較曠日費時。

140924_03

總的來說,TPP議題較為多元、自由度高,單一承諾制有助於達成所有談判目標,但原則上對於調降貨品關稅須達100%,即不接受把敏感的農業議題納入例外且必須立即取消關稅,加入門檻較高;相反的RCEP最終要求貨品自由化程度達到90%-95%,且於2018年先將貨品關稅降至較低程度,並對於發展程度較低的東協成員國給予優惠待遇,談判則較為彈性。雖TPP開啟談判時間較早,但由於協商困難度高,因此RCEP或許將後發先至,有望較TPP完成談判。

140924_04

 對台灣的影響

從前述我們了解以中國為首的RCEP與美國所主導的TPP是目前國際貿易中備受關注的重要兩大區域協定,其成員國經濟體占全球比重分別約為28.5%與38.2%。然而至目前為止,在APEC成員國當中僅台灣、俄羅斯、香港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未加入此兩大RTA,由於台灣是個高度仰賴外貿的國家,卻被排除在外成為貿易遺孤,對我國貿易的衝擊將更為嚴重。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統計,台灣出口至兩大區域協定的成員國占台灣貿易量比重約為68.3%,而台商在RCEP成員國投資比重占總投資比重更高達81.9%,即表示當各國完成貨品與服務業零關稅時,台灣國際競爭力將大受打擊。在中華研究院相關報告中曾提及,由於貨品生產製造之國際分工越來越細,一項產品往往涉及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國家參與生產,故貨品的原產地應屬哪一國往往成為爭議點,即涉及所謂原產地原則之規定。舉例來說,生產一隻手機,交由台灣代工與製造晶片等關鍵零組件,而在越南組裝,再出口到印尼,在跨多國生產的產品運抵印尼時,海關因原產地規則不同,而不被視為「越南製」,因此將無法適用RTA的優惠關稅待遇。因此未來台灣恐因關稅問題無法與替代性與重複性相當高的韓國競爭,亦或使得企業外移直接於當地設廠來避免關稅競爭力不足之問題。

140924_05

 簡言之,在這波國際整合的趨勢中,未來TPP與RCEP皆希望在談判完成後才開放新成員加入,台灣目前尚未加入,對我國外貿影響甚深,除了積極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外,更須留意近年中國「進口替代」政策,即採取各種措施,限制某些外國產品進口,以鼓勵本國產品替代進口品之方式,為中國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而此前中國更宣佈計畫十年內斥資1兆人民幣輔助半導體產業之相關發展,長期而言將對台灣高階科技領域中至關重要的半導體產業產生衝擊。政府如何因應加入區域整合與中國高門檻產業的競爭,同時需挽留科技人才、減緩企業外流或發展高度質化產業,取代過去台灣以量取勝之代工模式,將值得省思。


1. 5個「東協加一」:為東協10國分別對中、日、韓、印度、澳紐等雙邊貿易。
2.單一承諾制(Single Undertaking): 係指有細節均達成共識後才能一致通過的原則(Nothing is agreed until everything is agreed)。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D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