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的開場並不平靜。
先是伊朗跟沙烏地阿拉伯斷交,接著,股市開市還不到一周,中國股市就兩度觸發了「熔斷機制」,停止交易。不只中國,美股也有「熔斷機制」。美股的熔斷規定是什麼呢?
漲跌停仍然可以買賣,熔斷卻不行
「漲跌停限制」,是政府不准我們用高過 (或低於)限制的價格買賣股票,但只要不超過這個價格,還是可以買賣 (能否成交就得看運氣了…)。可是「熔斷」,卻是政府跟你說:現在股市關門中,等等再來。不管你想用什麼價格買賣都不行,所以連碰運氣的機會都沒有。
美股大盤熔斷分三層:7%、13%、20%
「熔斷機制」是從保險絲來的名詞(英文是circuit breaker,或稱trading curb.)。就像電流太大時保險絲會熔斷一樣,當股市跌太凶,政府也會跳出來喊暫停。至於有沒有用就各說各話啦…
美股大盤的熔斷機制,是以S&P500 指數做基準,依序分做三個階段:(資料來源在此)
- 階段一
當S&P 500下跌7%時(從前一天收盤價起算,以下同),股市會暫停交易15分鐘,大家休息一下; - 階段二
恢復交易後如果還跌、跌到了13%,再暫停交易15分鐘,大家冷靜冷靜; - 階段三
恢復交易後依然繼續跌、跌到20%時,那當天股市就關門了,直接終止交易。
就像下圖這樣:
假設S&P500前一天收在2000點
但下午3:25分過後,規則就不同啦
美股開盤時間,是美國東岸的上午9:30 到下午4:00。而階段一和階段二,只在下午3:25分之前有效。也就是說,一過了下午3:25分,只要別碰到20%,那愛怎麼跌就怎麼跌,政府不管。但是一跌到20%,市場就立刻收攤啦。
美國個股的熔斷機制,看的是「波動度」
不止大盤,美國個股也有熔斷機制。但是基準不是價格的高低,而是震盪幅度。像是「15秒內漲跌幅超過5%,就暫停 5 分鐘」等等。幅度的大小、時間的長短,則會再依每檔股票的股價高低做調整。
最後
「漲跌停限制」和「熔斷機制」,都是政府為了抑制股市波動而設計的規則。哪個較好,見仁見智。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得熟悉當地市場的規則,才能夠靈活應變。
《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