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巴菲特的男人
作者 Joseph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業主型投資人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Joseph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打敗巴菲特的男人

2016 年 5 月 11 日

 
展開

巴菲特如果是神,Lou Simpson就是打敗神的男人。

2010年,Lou以74歲的年紀從GEICO(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旗下的保險公司)退休,巴菲特在當年股東信中寫道:「在2004年的年報中,我詳細表列Lou的投資績效,此後,我不再更新這份表,因為他的表現,只會讓我的績效看起來很糟,誰需要這樣的東西(自取其辱)?」

這是對一個投資「人」,最高的恭維。

Lou在1979年加入GEICO成為投資經理人,1980 – 2004年的25年間,年複合報酬率為20.3%,同時期大盤表現為13.5%。也就是說,他把1元變成101.54元,而大盤為23.7元,報酬率多了77.84倍。如此大的差異,讓巴菲特在2004年報中,用一整頁推崇他的表現,並將他譽為「紀律投資人」的典範。

打敗巴菲特的男人-01

除了巴菲特,Lou控制波克夏旗下最大的投資部位。雖然,他們兩人常常會選到相同股票,但更常意見相左,可是老巴從未干涉他的投資決策,波克夏總部在每個月底之後的10天,才會收到他的買賣報告,百分之百被信任。Lou一度是呼聲最高的巴菲特接班人,但因年事已高(今年已經79歲),老巴只能忍痛放生。

退休後,Lou開了一家投資公司「SQ Advisor」(投資太好玩了,每個人都想做到死),從1.5億開始,目前管理市值約30億美金的資產。偶然間,看到他的持股明細,端詳了許久。不是因為持股太多,剛好相反,2015年6月底,只有13支持股,其中前10大就佔了96%,就資產規模而言,持股相當集中。

打敗巴菲特的男人2-01

端詳持股,並不是我對這些公司陌生,而是想慢慢欣賞,這位老師傅匠心獨具的手藝,欣賞那將畢生投資理念,一以貫之的大師風采。看著看著就笑了,心想:「老先生真的想跟大盤來個你死我活」。近80高齡,那種不甘平庸報酬的英雄氣概,不減當年。姑且不預測未來誰勝誰負,Lou的兩個動作,就足以展現他與市場決一死戰的雄心:

1.持股比例高度集中

Lou主張持股10-20支就夠分散了;再多,報酬率就會趨於平庸。這一點,跟他的前老闆非常相似,寧願把資金集中放在自己熟悉的公司,也不願糊里糊塗的分散持股。

根據Lawrence Fisher和James H. Lorie合著,於1970年出版的「Some Studies of Variability of Returns on Investments In Common Stocks」,隨機從大盤中挑選出32支股票,績效表現會跟大盤有95%的相似度。

很多經理人,持股動輒數百支,或採取主要部位追蹤大盤的「核心-衛星」策略。相較之下,高度集中持股,對「打敗大盤」這件事的承諾,Lou顯得誠意十足。

2.持股與大盤成分高度偏差

只要對S&P500成分股,稍微有常識的人,不必分析,用肉眼都可以看出,Lou的投資組合跟大盤有高度偏差。

市場最高比重的產業是資訊科技業,佔比為20.4%,他的持股是0%;市場的金融服務加房地產比重為16.5%,他的比重為55.2%。雖然,我不認為他刻意偏離,但結果就是這樣。(他之前有買過科技類股)

就算持股只有10支,只要分配比重得宜,一樣可以創造出與市場類似的投資組合,但Lou似乎沒有這種打算。「夜色若是不夠黑,煙火不會太完美」,老先生真的要跟市場「一條道,走到黑」。

打敗巴菲特

結論

30億美金,在投資業,規模很小,比Lou出名的大師,太多,太多了。但如此言行一致,長年將理念一以貫之的經理人,非常稀少。我沒去追蹤「SQ Advisor」過去的績效表現,多了。

最後,以2010年波克夏股東信,巴菲特為Lou所下的評論,做為結尾:「Lou 從來不會宣傳他自己的投資才華,但我會。簡單說:他是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我們會想念他。」

業主型投資人 Invest Like An Owner》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業主型投資人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Joseph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