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IPO 市場火爆,投資者需要注意什麼?
作者 K@W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K@W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K@W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美國 IPO 市場火爆,投資者需要注意什麼?

2019 年 6 月 28 日

 
展開

美國第二大叫車軟體公司 Lyft(LYFT-US) 於 2019 年 3 月 29 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估值從 243 億美元上升至 266 億美元,股價為 87.24 美元,比 72 美元的 IPO 報價高出 21%。在 4 月 1 日,Lyft 股價在分析師的懷疑下跌至 69 美元左右,估值跌至 198 億美元;此後股價緩升至 70 美元,市值約為 200 億美元,Lyft 的最新股價為 58 美元左右。

其他幾家科技公司也準備在近期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包括 Lyft 最大的競爭對手 Uber,其估值據說為 1,200 億美元,以及線上旅行服務平臺 Airbnb、圖片搜尋網站 Pinterest 和食品配送公司 Postmates。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等待這些 IPO 的同時,需要謹慎考慮這些公司的定價模式在客戶購買優惠折扣取消後能否持續?公司規模擴大後成長速度是否會放緩?他們還需要考慮今後的監管措施對公司業務的影響,例如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對 Airbnb 施加限制;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許多科技公司的股權結構——雙級股票——讓創辦人享有更多控制,並可能在未來為公司帶來問題。

為何選擇 IPO?

這些公司選擇上市的原因在於對流動性和可信度的需求,未必是為擴張或營運籌集資金。沃頓商學院兼職金融學教授維賽斯(David Wessels)認為,這些公司其實能從足夠大的私人資本市場獲得長期資金,但其管理層和員工正在尋找流動性。

「我認為這些公司最終同意上市可能源於很大的內部壓力。」他解釋道,創辦人、風險投資家或員工正在力求將他們共同創造的一些財富貨幣化;維賽斯也是《估值:衡量和管理公司價值》一書的合作者。他指出 IPO 也有助於創業公司獲得額外的信譽,這可能並不是 Lyft 上市的考慮,因為它已經足夠有名。但無論如何,公司上市會讓其業務策略和財務接受監管部門的監督和股東的審查。

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洛克倫(Timothy Loughran)表示,目前 IPO 的時機非常理想,因為 「市場炙手可熱」。他指出標準普爾 500 指數在 2019 年第一季度上升了 13.1%,創下紀錄,為自 1988 年以來的最佳季度。「如果我想上市,我希望在投資者對我公司未來成長持樂觀態度時上市。」雖然在 IPO 市場上像 Lyft、Pinterest 和 Uber 這樣的科技公司正在「燒錢」,但它們也要求「高估值」。

維賽斯說,「市場很熱,但不會永遠熱下去。」然而洛克倫指出 2018 年美國只有 134 家公司上市,2017 年只有 107 家。「我並不擔心市場過熱,如果我是企業負責人,現在肯定是我考慮上市的時候。」

維賽斯和洛克倫最近作客「沃頓知識線上」廣播節目,討論了投資者投資這些科技股需要注意的事項。

理解盈虧的原因

IPO 投資者往往願意忽視科技公司在最初成長階段中遭受的損失,前提是他們將這些損失視為實現未來成長臨界品質的代價。然而,這些成長預期的根據並不明確,例如洛克倫引用 Lyft 的 IPO 檔指出,該公司在過去三年中收入增加,但虧損也在增加。Lyft 在 2016 年虧損 6.83 億美元,收入為 3.43 億美元,這一業績尤其讓洛克倫驚訝。

一些科技公司需要時間打造一條有利可圖的可靠路徑,例如旅遊住宿服務商 Booking Holdings(曾為 Priceline.com)(PCLN-US),維賽斯指出這家有 22 年歷史的公司「盈利豐厚」,2018 年的營收為 145 億美元,淨利潤為 44 億美元。

維賽斯認為 Lyft 賠錢的原因並不十分明朗。「他們的虧損是因為想向新地域擴張,作為對未來的投資?還是因為無法賺到錢?” 與 Booking Holdings 不同,Lyft 必須投入資金招聘自由職業司機並為之提供獎勵,鼓勵其留在 Lyft 體系內。據路透社報導,Lyft 在七年內一直在補貼其叫車服務。

定價不透明和監管壓力

如果 Lyft 放棄這些激勵措施,將定價重新設為更實際的水準,其財務業績會有多樂觀?「我們都喜歡使用 Lyft 和 Uber,但這是因為價格低嗎?」維賽斯問道。「比如我們如果要付雙倍價格,是否還會一樣有興趣使用這些共用服務?或者,Lyft 是否能夠像 Booking 那樣產生 50% 的巨額利潤?因為人為的補貼,它們的業務已經發展到一個巨大規模。”

維賽斯認為,Uber 的強勁表現可能預示著 Lyft 的未來。Uber 於 2018 年公佈了訂車產業總額為 500 億美元,公司總收入為 113 億美元,當年虧損為 18 億美元。預訂「總量巨大,他們佔據了 20%。不過問題的根本是盈利能力。投資者下注的正是這個。」

至於 Airbnb,雖然持續受到用戶的更多青睞,但涉及監管限制的問題正在籠罩其成長前景。維賽斯指出,美國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讓業主更難在 Airbnb 出租他們的房產,類似的限制在全球許多城市也存在。例如,紐約市發現 Airbnb 的商業模式使短期租賃比長期租賃更便宜,從而加劇了這個城市的「住房危機」。

控制的問題

參與 IPO 的投資者的另一個潛在擔憂是實行雙重股權制的科技公司的所有權結構,這些結構允許創辦人保留有更大投票權類別的股份。維賽斯談到當公司遇到困難時,這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他說,「當公司成長快速、一切發展順利、創辦人是超級巨星時,這些不是問題;但如果創辦人打嗝了,就像 Uber 的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和特斯拉(Tesla, TSLA-US)的馬斯克(Elon Musk)那樣,董事會就會一時間很難代表股東發揮作用。」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指出,禁止雙重股權制會鼓勵更多的科技公司不選擇上市。

規模化的潛力

一些科技公司在上市時已經大幅盈利,洛克倫提到 2012 年 5 月時的 Facebook(FB-US),該公司於 2011 年公佈近 37 億美元的收入和近 12 億美元的淨收入後開始上市。Facebook 也表現出巨大的可擴展性:2018 年成長至 560 億美元的收入和 220 億美元的利潤。

「像 Facebook 這類業務的可擴展性非常巨大,」維賽斯說。截至 2018 年 12 月,Facebook 的用戶已經成長到每月 23 億活躍用戶;然而 Lyft 或 Uber 將發現將其營運規模化比 Facebook 更困難,Facebook 享受 「網路效應」,即用戶越多、價值越增加。

維賽斯表示,上市會使其中一些棘手問題更清晰。「將有一群分析師追蹤這些公司並提出挑戰性的問題。例如 Lyft,「也許我們會更瞭解公司給予的補貼有多少是司機的薪酬,補貼在未來何時需要取消,而且在某個時候公司必須盈利。」隨著時間的推移,Lyft 的成長率也將從當前的 100% 下降,投資者的主要關注點將從規模成長轉移到現金流。

「另外,一旦上市,就可能成為別人的目標,如果一家公司以幾十億美元的估值上市,當你是財力雄厚的 Google(GOOGL-US)或 Facebook,那麼很容易將其收購。並不是說他們不能收購未上市公司,只是當股票公開交易時更加容易。」

K@W》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K@W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K@W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