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當全世界的焦點還在關注川普的關稅政策時,一則看似不起眼,實則牽涉重大利益的新聞出現,李嘉誠的長和集團宣布與美國貝萊德集團(BlackRock)主導的財團達成協議,出售分布在 23 個國家的 43 個港口,這當中就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
一般看到新聞的民眾可能第一反應就是「喔,就是賣個港口嘛,有啥大不了的?」但背後隱含的意義可能遠非普通老百姓想的那麼簡單。
一條與眾不同的運河
如果你以為那只是拉丁美洲一條河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全球海上物流的氣管,是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唯一合法(不需繞南極)通道。航運戰略價值近乎是海上中樞神經,這麼一條重要的航道,為何美國現在才收回來?
讓我們把時間線拉到 1900 年代初期,當時的全球海運還是走老路線繞南美一大圈的苦命人生,如果你要從紐約出發去舊金山,居然要繞過整個南美的「合恩角」,全程約 22,000 公里,船開到你痔瘡復發又康復再復發,所以早在 19 世紀,法國就試圖在巴拿馬這個超細腰地帶挖條捷徑,但最終失敗了(被蚊子、瘧疾和預算打趴),這事一直要到美國人出手才搞定。
1903 年,美國策動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原因很簡單,原本的哥倫比亞政府不願讓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於是美國讓巴拿馬獨立出來,再與巴拿馬簽訂條約。巴拿馬獨立成功後,立刻與美國簽署條約,給了美方永久控制巴拿馬運河區的權利,而後美國開始大興土木,花了十年時間終於在 1914 年正式開通運河。
這是美國首次在非美國本土擁有一條軍事與經濟雙重控制區,也就是說,這不只是工程壯舉,更是美國帝國擴張的地標之一,不得不說,當年的美國先賢們還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連搶帶買將勢力擴大至整個北美及南美洲。
從 1914 年到 1999 年整整 85 年,美國在巴拿馬設有軍事基地、學校、醫院、社區,美國人生活完全殖民小鎮化,但到了 1970 年代,拉丁美洲反美情緒高漲,加上巴拿馬自己也受夠了老美在自己家裡耀武揚威,於是在 1977 年,巴拿馬與老好人美國總統卡特簽署條約約定,美國將於 1999 年 12 月 31 日將巴拿馬運河主權與營運全數移交給巴拿馬政府。1999 年該年交接完成,美軍撤出,巴拿馬正式接管運河。
後院關鍵中樞
雖然主權歸還,但運河仍對美國國防與商業至關重要,美國仍在周邊國家維持艦隊部署,並與巴拿馬保持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畢竟這就是自家後院,當年二次世界大戰不論太平洋或歐洲打得多麼火熱朝天美國也沒在怕,但蘇聯的古巴導彈危機直接讓美國人跳起來。原因很簡單,失火的地方就在家後院。故美方一直密切關注港口經營權由誰持有(例如:李嘉誠買下,最近再轉賣美資),「退出經營,保留影響力」向來都是美式的經典操作。川普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收回巴拿馬運河呢?
眾所周知,中美對抗已成如今全球關注焦點,經濟上川普發動猛烈的貿易戰,試圖透過關稅壓迫中國,而軍事戰略層面上川普也沒閒著。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戰略動脈,能讓美軍艦隊在最短時間內從東岸調度到印太戰場。
也就是說,一旦中美真的玩崩了要開戰,美國能透過巴拿馬運河調動兩洋的艦隊到西太平洋戰場支援,在與中國對抗的印太地區,美國需要迅速調派軍力支援可能的台海或南海危機,必要時鎮守大西洋的第二艦隊能快速馳援,如果戰爭時期關鍵時刻被巴拿馬政府卡著脖子延遲通行,後果可能難以預料,收回控制權代表可以完全掌握運河船舶通行順序、限制他國軍事船隻通過。不只可通行,還可以決定誰先通、誰晚通、誰不准通,因此美方選擇收回來自己運作就不難理解了。
巴拿馬運河地處中美洲戰略心臟地帶,是美國百年來「門羅主義」核心體現,過去 20 年,中資透過港務、基建、貸款等方式,逐步滲透拉美港口與運輸基礎建設,本質上也是為了挑戰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試圖從後院著手慢慢擴張勢力版圖,美國重新掌控運河節點,等於是在向世界宣告自己地緣戰略回收的想法。
這對身處亞洲的美國盟友也有正向作用,它會釋放出美國不只是嘴上說要抗中,它正在收回實體戰略控制權的信號,這與美國這些年來強調的印太戰略、美日澳印四方聯盟、全球供應鏈重組彼此呼應,美國可在必要時用港口作為談判籌碼或施壓工具,以更低成本獲取外交籌碼。所以小小一條運河從戰略通道變成外交利器,讓本就滿手好牌的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又多出一副好牌
軍事上運河至關重要,商業上的重要性巴拿馬運河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的巴拿馬運河每年掌握全球約5 %~ 6 %貿易量,是美國與拉美、亞洲之間大量能源與貨品運輸通道,每年有大量的貨輪及油輪通過此地,美國掌握港口與這個物流節點可優先保障本國企業航運權益,延遲或監控敵對國(例如中國)的航線運輸效率,必要時可以直接掐斷貿易航線不讓跟中國往來的商船通過。
看到這邊大家應該明白巴拿馬運河的重要了吧? 它是大國地緣政治博弈中極其重要的籌碼,川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條運河他必然得幫美國收回。
結論
隨著中國海軍日漸強大,在中美全球對抗邁入海權競逐期的當下,美國收回巴拿馬運河,就像拿回自己海軍的骨幹肌肉。美國的軍艦穿越巴拿馬運河相比繞過南美可以省下將近百分之 90 的成本,幾乎少走了快半個地球,戰時軍事機動性大幅提升,打造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內部快速軍用物流線。巴拿馬運河不僅重整美軍軍事節奏,重新佈局全球貿易中心,還反制了中資在拉美的深度滲透。
未來的主旋律依然會是美國收縮力量,集中精力投入與中國的對抗中,投資人應該密切關注世界地緣的變化及相關國際新聞,時刻調整自己的投資計劃以應對可能的意外或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