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嬰兒潮凋零、結婚率下降,日本的人口危機漸漸浮現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戰後嬰兒潮凋零、結婚率下降,日本的人口危機漸漸浮現

2020 年 11 月 18 日

 
展開

2020 對於日本來說是個多事之年,福島核廢水已經滿溢在儲水罐之中,奧運會最後定在什麼時候也懸而未決。今天的日本,可以說迎面撞上了泡沫經濟破裂之後又一個低潮期。

日本國內,自上而下也普遍對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這種態度體現在各種方面,比如貸款消費比例的下降、奢侈品產業遇冷、房產交易量下降等等。

這其中最讓日本有識之士擔心的還是人口的下降。根據內政和通訊部消息, 2020 年 1 月 1 日的居民基本登記冊進行的人口調查顯示日本人口為 127,138 , 033 人,與上期相比去年減少了 505,046 人,是日本自 1968 年開始人口普查以來最大跌幅,也有可能是日本歷史上人口減少首次達到 50 萬以上。

日本的未來,可能就要不屬於日本人了?

衰老的社會

對於日本來說, “ 高齡少子化 ” 是已經被反覆提及的社會共識。有人將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稱為 “ 寧靜危機 ” ,因為它不像其它的社會問題那樣尖銳、亟待解決,而是悄無聲息地一點一點滑向困境之中。人們在危機之初難以察覺到它的嚴重性,直到大概過了一代人的時間,人口結構變化的後果陸續浮現的時候才發現其棘手之處。

▲1947.10和2019.10(預估)人口金字塔的對比,現在已經是處於收縮型了

一個社會的衰老和人的衰老很相似,起初只是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疲憊,對於娛樂活動的力不從心。這一點體也現在日本社會經濟活力的下降上,儘管日本央行已經實施了超額寬鬆政策,但依然無法擺脫通貨緊縮。在一個只有老年人靠退休金生活,不再對時尚和消費感興趣的社會中,經濟萎縮是自然而然的。

然後是孤獨,在日本每 5 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這個數據令人怵目驚心,然而還有更讓人驚訝的:日本人一生都未結婚的比例,男性佔 23.37% ,女性佔 14.06% 。除了高齡少子、低結婚率之外,高離婚率和日本社會上鄰里關係的疏離風氣也是造成孤獨的原因,老無所養是常態。在日本有一個詞彙叫做 “ 孤獨死 ” ,是指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由於極少與外界建立聯繫,以致於死了很久屍體才被發現。

人隨著年齡的成長會感受到自己身體機能逐漸地退化,一個老齡的社會也是如此。由於勞動人口大幅減少,日本的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起初體現在 24 小時便利商店深夜無人值守,百貨公司、快餐店等小企業開始倒閉;隨後是警備、消防、國防、醫療等需要年輕血液的工作後繼無人;然後導致各級政府逐漸失能,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下降,又缺少人力和經費來治理,行動力慢慢變得遲緩、愚鈍,以致於完全失去自主能力。

這是一個衰老型社會的真實寫照,也是日本正在經歷的危機。所謂 “ 高齡少子化 ” 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日本社會上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共同造就現在的局面。由於人多地狹資源短缺,造成食物、住房等生活必需品在日本價格畸高,社會經濟的衰退導致失業人口增加,對未來收入預期的下降讓人們不願意去撫養孩子來增加自己的負擔。

而暗地裡,森嚴的前後輩等級制度、密不透風的階級壁壘、世家大族把控各行各業的交際網路、過於壓抑的社會氛圍等軟性因素,也在看不見的地方左右著日本國民的生育慾望。

逝去的嬰兒潮一代

“ 高齡少子化 ” 其實是兩個議題,日本現在是明顯地高齡化,但是否少子是一個值得商榷的事情。

日本這一代正在遠去的老人恰巧是二戰前後兩次嬰兒潮的一代,二戰前日本殖民擴張給國民帶來了大量的利多,大和族趁機在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和庫頁島(日稱樺太島)進行殖民,一時間日本人口成長率達到驚人的 15.3 %。二戰結束後從 1945 年到 1950 年日本進入人口恢復階段,第二次嬰兒潮出現人口成長率也有 7% ,與現在- 0.2% 呈現出鮮明的對比。

▲昭和43年(1926年)~令和2年(2020年),生育率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社會對著未來的期望,殖民擴張和經濟騰飛時期,也是日本人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時候

兩次嬰兒潮帶來了短暫的人口紅利期,但這並沒有持續下去。 90 年代日本經濟夢碎讓人們對未來失去希望,適齡青年們不再願意生育,甚至不願意結婚。當時間步入到 2020 ,兩次嬰兒潮出生的日本人最小也有 70 歲了。

整個 2019 年日本死亡人數為 137 萬 8,906 人,是實施調查以來的新高,這顯然是由於嬰兒潮一代逐漸成為過去式。另一方面去年出生人數為 86 萬 6,908 人,創了新低。死亡人口連續 11 年大於出生人口,且自然成長率一年比一年低。

為什麼說是否少子化是一個值得商榷的事情呢?因為造成日本新生兒數量下降的原因並不是已婚夫婦不想要孩子。畢竟得益於日本優渥的生育政策,生孩子並不會在經濟上給一對新婚夫婦造成太多經濟負擔。

在日本,一個孕婦分娩之前的健康檢查費用基本都由政府負擔;孕婦確認自己懷孕 4 個月以上,一胎可以得到 42 萬日圓的補助;產前 42 天到產後 56 天為日本社會的產假標準,這期間如果孕婦單位不發放薪金或薪金水平過低,日本健康保險協會還會發放與孕婦月薪標準想當的生育保險金。從孩子出生一直到 15 歲還能每月領取補貼,不同地方存在著地域差異,大致為每月 1 萬日圓, 3 胎以上為 1.5 萬日圓。

日本的新生兒數量下降,主要歸因於結婚率的下降。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統計,日本的 “ 常規家庭 ” 也就是由父母和孩子組成的家庭已經從泡沫時代的 40% 降到了今天的 27.9% ,而例如單身家庭、情侶合住和單親父母加子女的 “ 小型家庭 ” 逐漸成為主流。

這份調查還揭露了日本家庭的結構問題,據調查日本登記在冊的家庭中,戶主年齡超過 65 歲的比例為 58.1% ,這其中戶主年齡超過 75 歲的為 40% 。垂垂老矣的大家長和無法獨立的年輕人組成了日本經濟頹廢的現實圖景。

人口替換

人口下降的嚴重性不言而喻,而且目前來看尚沒有扭轉生育率和死亡率懸殊比例的趨勢。

根據國家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估計,日本勞動年齡人口預計會從 2017 年的 7,596 萬(佔總人口的 60.0 %)減少到 2040 年的 5,978 萬( 53.9 %)。到 2050 年日本的總人口預計將降至 1 億以下。如果那時人口自然成長率還繼續按照目前的趨勢走下去,那麼到 2060 年預計總人口將下降到約 8,700 萬。

為了避免老齡化和人口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政府設定了 “ 50 年內保持 1 億人口 ” 的長期計劃,並表示將加大力度創造更優良的生育和撫養子女的環境。但是自 2020 年的經濟形勢來看,日本政府能把赤字率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就非常不容易了。

那日本就只能像應對新冠疫情和核廢水排放問題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了嗎?別忘了即使經濟環境惡劣,日本的生活水平仍然優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

自 2009 年以來,日本人口經歷了長達 11 年的下降,與之相對的是定居日本的外國人口正在逐年增加。 2020 年在日本的外國人年增 7.5% ,增幅創麥克阿瑟代管日本後的新高,人數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日本總務省公佈最新的人口統計數字,截至 2020 年 1 月 1 日,在日本定居的外國人總數為 286 萬 6,715 人,佔總人口的 2.25% 。日本入籍的外國人約佔日本總人口的 0.5% ,由於統計時將混血兒都算為大和族,日企員工在東南亞如菲律賓等國家存在著規模龐大的混血兒族群,因此外來人口對於日本總人口數量的影響是被低估的。


▲外國居民基本居民登記冊人口變動,一直有增無減

赴日的外國人並不只居留在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日本 47 個縣府之中除了島根縣之外的 46 個縣外國人數量都在增加。相比之下除了東京都、神奈川和沖繩以外日本所有地區的本土人口都在減少。

就日本整體的外來人口身份看,最多的是來自韓國、其次是越南和中國,再其次是東南亞其他國家。這些來日的外國人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達到 85.3% ,外國人留學生及技能實習生以 20 多歲居多,很明顯由於日本人的出生率下降外國人正在彌補勞動力短缺。

儘管日本是個高度封閉、排外的社會,我們也能看到混血兒和外國人逐漸出現在各行各業當中。近年來外籍員工在日本遭受排擠、歧視的新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如何平衡社會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和本土居民與外來人爭奪社會資源,這也是日本當局當下應當考慮的問題。

參考資料:

  •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1519
  •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4758117
  • https://www.homes.co.jp/cont/press/report/report_00143/
  • https://www.nippon.com/ja/japan-data/h00791/#:~:text=%E7%B7%8F%E5%8B%99%E7%9C%81%E3%81%8C %E5%85%AC%E8%A1%A8%E3%81%97%E3%81%9F,%E5%B9%B4%E3%81%8B%E3%82%8911%E5%B9%B4% E9%80%A3%E7%B6%9A%E3%80%82
  • https://www.homes.co.jp/cont/press/report/report_00143/
  • https://kknews.cc/baby/zbn8r4l.html
  • https://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ja/h30/html/nd101100.html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