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歌曲“ 時間都去哪兒了 ”,通過當地春晚節目紅遍了大江南北。歌曲的背景是,母親用相機記錄下大兒子和爸爸30年的合影,重現時光變遷下的父女情,感動了無數網友。這也再次證明: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能堅持下去,效果往往意想不到。
歌曲傳唱時,很多人也不禁問自己:“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就是說啊,每天1440分鐘,每年8760小時,時間都給了誰?時間是給了思考未來,給了和人交往,還是給了《太陽的後裔》?不同的給予對象,回報也各不相同。
大家腦海一定要有這樣一個概念:時間在哪裡,財富就在哪裡。你每天的價值,這是時間對財富的回報。
那麼投資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思考過:“ 你給了投資多少時間?在投資的時間裡,你又是如何分配的? ”
在回答“給了投資多少時間”這個問題時,先引用作家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的話:“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沒錯,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是什麼概念?那大約是每天練習三小時,風雨無阻,連續十年。世界管理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任何人只要專注一個領域5年,可以成為專家,10年可成為權威,15年可成為世界頂尖。”聽了這些大師的言論,再結合投資在內心的定位,應該分配多少時間相信應該有個眉目了。
或許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好像每天給投資的時間也不少啊,怎麼一段時間下來,似乎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這就這涉及到資源配置了。時間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如何分配才能獲得最大收益要很講究。每天把大量的時間給了看盤、投資討論區或論壇,還是給了閱讀財報、閱讀書籍、撰寫投資心得和研究報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展腦力激盪,內心的獲得感是不一樣的。
追究原因,是因為時間在這些事情上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時間價值我們姑且稱之為“時間收益率”。於是,對於如何分配投資時間,也就演變成了關於時間投入和時間收益率匹配的問題。那麼,問題也就很容易回答了:當然,首選時間收益率高的。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內心對時間收益率的認知往往南轅北轍,所以投資時間的分配是一個極其個性化的操作。由於收益和成本是相對應的,時間收益率高,往往成本也很高。成本高主要體現在時間投入持續長,而且整個過程寂寞、孤獨,這一切都要求投資者有耐心,能堅持。
目前,我每天給予投資的時間大概在3小時左右。存在的問題,還是閱讀的時間給的太少了。以後時間分配調整的方向會盡量變成:閱讀40%,財報、投資及相關書籍。思考、總結30%,包括撰寫心得、研報。,獲取訊息和交流等30%。
時間的分配情況,也會根據自身情況,不斷調整,與時俱進。
《雪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