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以為賺錢最後卻慘賠?5 分鐘讓你看懂「處置效應」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以為賺錢最後卻慘賠?5 分鐘讓你看懂「處置效應」

2021 年 9 月 30 日

 
展開

最近,跟一些朋友討論到投資操作的狀況時,很多人都講到類似的問題:「操作上還是有時賺,有時賠,但長期看下來什麼也沒賺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還需要去學點什麼技術分析嗎?

其實,我不太相信世界上有什麼更厲害的技術分析,學了這麼多年,最後我的電腦上就剩下兩條均線跟成交量。偶爾把 ATR(平均真實波幅)拿出來看看,因為這個是在做對了要加碼時候會用到的。那你就知道為什麼是「偶爾」,因為做對的機會也不是這麼多。我並沒有特別笨但也不是特別聰明,因此我猜對一檔股票是漲還是跌的機率應該跟散戶們都差不多,是一半 50%,如果勝率只有一半,那麼如何持續操作下來,能賺到錢呢?

  • 處置效應
  • 避免懊悔與尋求自豪
  • 太快獲利了結,但太晚停損

處置效應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情境,假設你想要買進一檔股票但帳戶上的現金不足,因此不得不同時出售另一檔股票來籌措資金買新股票。這個時候你手中有 2 檔股票,價位都差不多,可以賣出任意 1 檔。其中,A 股已獲利 20%,而 B 股虧損了 20%。你會賣出哪檔股票呢?

如果是問我媽的話,她一定會說:「當然是賣掉賺的啊」。因為你賣出 A 股票表示當初買進的決策是明智的,套現並且鎖定利潤會讓你感到舒服愉快。如果虧本賣出 B 股票,意味著原先買進的決定是錯誤的,萬一我再等等他就漲了呢?這會讓你感到痛苦。中國的股民稱之為「割肉」,我覺得是很能形容這種感覺的。

「處置效應」能夠預測到,你將賣出已經獲利的股票,因為這會引發你的自豪感,同時讓你避免懊悔的痛苦折磨。

避免懊悔及尋求自豪的心理傾向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但他們是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的呢?2 位行為金融學家赫許.謝弗林(Hersh Shefrin)和梅爾.史塔特曼(Meir Statman)對投資決策心理行為進行了分析。他們的分析表明,正是這種避免懊悔、尋求自豪的心理導致了投資人往往過早的獲利了結賺錢股票,而虧損股票卻老死抱著不放。他們將這稱作「處置效應」。

避免懊悔及尋求自豪

到底投資人在面對投資決策時,是理智的賣出虧損股票,還是因受到心理因素影響而傾向於獲利了結賺錢股票呢?

研究結果證實,投資人的行為與處置效應所預測的一致,也就是傾向獲利了結。例如,研究人員研究了價格改變後的股票交易量,藉此了解股票的成交量與價格的關係。在美國的證券交易有個特殊規定,也就是當你獲利了結,需要被課徵資本利得稅,這可能使得你的獲利縮水,而如果你是賣出損失的股票,則可能還可以抵稅,讓損失近一步減少。如果是一個理性的投資人,交易的目的是希望財富最大化,那麼他們應該要賣出賠錢的股票藉以獲取稅收抵免。同時,他們也會避免賣出帳面有獲利的股票,藉以少繳稅。

所以,照理來說,下跌中虧損股票的成交量要大於上漲過程中的賺錢股票。但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研究結果表明,一般來說,賺錢上漲中的股票成交量超過正常水平,而價格下跌的股票通常成交量比正常水平低。也就是說,投資人在股票上漲時傾向獲利了結,然後試圖在有更低價位時承接,頻繁進出導致成交量的上升。而在股價開始下跌時,選擇抱著自己虧損的股票,減少操作,這個現象與處置效應的結論是一致的。

處置效應在全球各股票市場都有類似的情況。一些研究表明,做農產品、債券、外匯及股票指數期貨的期貨投資人,持有虧損部位的時間明顯比賺錢的部位時間長,而這些持有部位比較久的期貨投資人賺的利潤也更少。有些公司會為員工提供股票選擇權,當作是獎勵的一部分。這些員工是否願意執行手上的選擇權時,同樣也發現了處置效應。也就是當公司的股價漲過了可以執行選擇權的價位時,有較多的員工會選擇儘早執行選擇權的權利,將現金落袋為安。在不動產市場上,屋主通常會抱持著「沒賣掉就沒有賠錢的想法」,不願意用比買入價更低的價格出售房屋。

太快獲利了結,但太晚停損

處置效應不僅預言了賣出賺錢股票的現象,也指出了投資人太早獲利了結及抱緊套牢股票的問題。很多人克服不了心理障礙:「萬一我賣掉了,後來他就開始漲了呢?」事實上,更糟糕的是通常賣掉賺錢的股票後,這些股票會繼續漲,而抱著賠錢的股票,就算賺錢也不如那些之前上漲的股票。

1998 年,行為金融學家特倫斯.歐丁(Terrance Odean)分析了美國一家大型券商 1 萬個投資人的帳戶數據,他記錄投資人的投資組合帳面損益金額。如果投資人賣出賺錢的股票,那麼他就計算獲得的利潤,再除以總的帳面收益,得出投資人出售股票所實現的總收益的比例。如果賣出的是虧損的股票,那麼計算的就是總虧損的比例。

歐丁發現:在投資人交易之後的 84 個交易日,也就是 4 個月後,被賣出的賺錢的股票依然在賺錢,留在手中虧損的股票依然在虧損;在交易後的 252 個交易日,也就是 1 年後,賣出的「賺錢股」依然持續上漲,而且在 1 年中平均跑贏市場 2.35% ,留在手中本來的「虧損股」還是虧損,持有的這些虧損的股票平均跑輸市場 1.06% 。在交易後的 504 個交易日,也就是約 2 年後,兩種股票都賺錢了,但依然是先前被賣出的「賺錢股」賺得更多。 歐丁發現,投資人傾向於賣出那些會帶來高收益的股票,而繼續持有低收益的股票。所以,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賣錯了。

馬丁.韋伯(Martin Weber)和科林.凱默勒(Colin F. Camerer)在實驗中,為實驗者創造了 6 種可供交易的「股票」,同時也讓實驗者看過每檔股票的最近 3 次交易價位。他們設計讓股價沿著趨勢變化,也就是說,價格上漲的股票可能繼續上漲,而價格下跌的股票可能會繼續下跌。根據實驗規則,虧損的股票應該賣出,而賺錢的股票應該繼續持有(與處置效應正好相反)。結果實驗者依然傾向於在股價低於買入價格時只賣出很少的股票,當股價高於買入價格時股票的交易量較大。結果仍然表現出處置效應。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看,投資人不願意出售賠錢股票的現象可用前景理論來解釋:也就是人們在收益和損失區域的風險偏好不同,賺錢時厭惡風險,希望落袋為安;虧損時偏好風險,希望放手一搏。

我看過許多「常常賺錢」的投資人,他們甚至用當沖就能賺到錢,然後 2、3 個多月賺到的錢,常常在 1 天就虧光。5 月時,1 名男大生在 Dcard 上含淚發文,他用融資當沖操作長榮(2603-TW)股票,慘賠 65 萬元,以前晚上都會考慮晚餐要吃六扇門,還是藝品鍋好好享受一下,「現在在想,晚上要睡文修公園還是逢甲公園」,現在他感到很懊惱,「融資當沖傾家蕩產,我怎麼不給車子撞一撞」。

股票市場最終還是一個機率的遊戲,沒有人是骨骼驚奇,天生就是練武奇才,猜對猜錯的機率就是一半一半。我們不斷提到順勢而為,這是因為趨勢是我們的朋友,趨勢讓獲利變得容易,趨勢讓獲勝的機率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傾斜。

因此,其實我並不在意在市場上常常輸,因為輸跟贏的機率大致是各半的,這個你控制不了。但是輸的時候少輸(停損)。贏的時候要咬住,賺一次要賺得夠多。這個其實你是可以控制的。在做練習時還要特別留意,每次第 1 筆試單的金額,不要超過總金額的 1/10,停損抓 15~20% ,單次損失控制在總投資部位的 2% 以內。但僅僅做到這個還不夠,若趨勢對你有利,股價持續上漲過程中要加碼,持續漲就持續加碼,每次加碼資金 1 / 10 ,目標加碼 4 次。這點非常困難,但請務必要練習。加碼永遠只在股價趨勢站在你這邊的時候加,千萬不要做多但是在股價下跌時攤平、加碼。

總結一下,投資人把股票市場當作上班,每天來看盤,收盤就想要帶走今天的薪資「賺個便當錢」。這個想法會讓你有賺錢就先跑,然後想著有低點再接回來。事實上會賺錢的股票不會給你太多機會接回來,最終,你只會接到不會漲的股票,然後套牢一次不但輸光了便當錢,連本金也虧掉了。把賠錢的股票出掉,把錢加碼在賺錢的股票上,這就是股市唯一而且真正能賺錢的方法。

比爾的財經廚房》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