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Group (C) 財務分析
作者 Roger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oger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CitiGroup (C) 財務分析

2020 年 1 月 3 日

 
展開

上次我們提到花旗集團(CitiGroup, C-US)的歷史及業務結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從財務面角度來看看這家公司的營運表現吧。

花旗集團營收組成

首先,我們仍然要從營收組合開始看,如果從營收性質來看,花旗集團收入來源可以簡單分為淨利息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淨利息收入為利息收入減利息費用之後的淨額,會這樣表示主要是因為對於銀產業來說,銀行算是一個仲介的角色,負責間接媒合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而存款利率與放款利率的差距即為銀行真正的收入,因此在會計表達上,利息費用並不像一般傳統公司那樣放在其他費用底下,而是直接從收入扣除。而非利息收入來源就非常廣泛,諸如信用卡交易的手續費收入、投資銀產業務、證券經紀業務等等皆屬於非利息收入的部分。

由於花旗集團有高達 64% 的營收為利息收入,因此我們就必須關注淨利差這個關鍵指標,淨利差為利息收入的利率 (如放款利率),以及利息成本利率 (如消費者的存款利率)之間的差距。淨利差往往隨著Fed利率政策走,從上圖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來,當 Fed 升息的時候,淨利差也會隨之升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新聞提到,升息有利於金融業。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一個主要的因素即為銀行的貸款利率對 Fed 政策變化的較存款利率明顯,當 Fed 升息時,貸款利率升幅往往比存款利率的升幅多更多,因此讓銀行淨利差提高,帶動銀產業的獲利提升;反過來說,當 Fed 降息時,貸款利率下降的速度也比存款利率快,因此導致淨利差下降,使得銀產業在降息趨勢下,獲利能力也跟著下滑。

儘管我們知道利息收入是金融業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在衡量業務表現時,我們仍然會習慣使用業務別的營收組合去做分析。
以花旗集團為例,近幾年機構業務的營收比重逐漸與傳統消費金融業務拉開距離,顯示出花旗集團機構業務相對來說更有成長性。
我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簡單介紹各個營運部門的業務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完第一篇之後,再看這張圖會比較了解。

成本結構分析

對於銀產業來說,營收的成熟穩定已經成為定局,因此如果要提高獲利,只能從降低成本著手,我們觀察上圖可以發現,花旗集團的成本主要有三個,最大的為人事成本,約佔總營收的 30%,其次則為每年提列的呆帳費用及科技投入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金融業裁員的消息,正是因為營收已經無法成長,為了追求成長只能從人事著手。對花旗集團來說也不例外,2014-18 年間,人事成本降低了 2 個百分點正是其對於營運效率的追求導致。

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面向去看,也就是經營效率,公司每季季報簡報檔都會秀出這個比率,這個比率是使用近四季營運費用 (不包括呆帳費用)除近四季營收換算出來的成本率。聰明的讀者可以自行計算出這個數字其實就是 100% – 營業利益率 – 呆帳費用率。從經營效率來看,近幾年花旗集團在降低成本方面尚屬穩健,經營效率由 2016 年高峰的 60% 降低至 2019 年第二季的 57%。但整體來說變化不是很大。

展望未來

花旗集團的財報內容雖然複雜,但從趨勢來看,花旗集團近幾年的營收及利潤都非常穩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2014 至今皆屬於 Fed 的升息循環,照理說升息循環有助於銀行提高利潤率,因此花旗集團的「穩定」是在政策下造成的結果。未來在景氣方向不明顯、Fed難以維持升息循環的環境下,對花旗的基本面會有一定的壓力。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oger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相關基金

美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