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嗎? 2022 年因烏俄戰爭、通膨與升息問題,在全球經濟正經歷著動盪之時,有個全球性的組織時不時就會發表一些對全球經濟狀況的看法,像是「俄烏戰爭恐導致全球經濟分裂,呼籲各國降低貿易壁壘」、「全球經濟已緩衝衰退風險」諸如此類的言論。而有地位發表這些言論的機構,就是本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主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IMF是什麼
IMF 是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的縮寫,又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聯合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加強國際經濟合作,重建國際貨幣秩序建立的附屬機構之一。由 189 個國家組成,致力於促進全球貨幣合作,確保全球金融穩定,促進國際貿易。
IMF主要職務
IMF的目的為確保全球金融穩定,因此有實際的措施來確保這件事情,主要有三種職務:
匯率監督
為了保持全球各國間的匯率穩定,因此IMF會監督各會員國的貨幣政策,主要是防止會員國藉由操縱匯率或歧視性的匯率政策。通常每年一次, IMF 會評估會員國的經濟情況,主要是與會員國的主管機關討論有助於匯率穩定以及經濟成長的相關政策。
技術協助
每年一次的監督與評估後,IMF也對會員國在設計及執行政策上免費提供協助,範圍包括財政政策、貨幣及匯率政策、銀行及金融體系監理及統計等。
財務協助
IMF的財務協助,是非常嚴格的,只提供短期的借款,而且僅針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情形,即會員國沒有能力應付國際收支逆差時。為的還是世界國際金融的秩序,而不是救援單一國家的目的。
財務協助的資金來源是從會員國來的,會員國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款項,會依照各國的經濟狀況做評估去收取,像是股份的概念。比例的影響也包含日後此會員國的決定權、借款權等等, 2022 年 5 月比例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美國的 16.5% 、日本 6.14% 、中國 6.08% ,詳見IMF官網。
IMF和世界銀行的比較
相較於IMF是維持整體國際金融秩序,世界銀行的職責則是協助開發中或有需要的國家資金的援助。以下以表格做比較:
IMF | 世界銀行 | |
成立時間 | 1944年 | 1944年 |
成員國 | 189個聯合國會員 | 189個聯合國會員 |
宗旨 | 維持國際金融秩序,主要針對貨幣與匯率方面 | 消除貧困,貸款與投資開發中與落後的國家 |
實際手段 | 提供中短期融資,解決國際間貨幣與匯率的混亂,
幫助國家解決收支逆差的困境 |
提供長期融資,促進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
IMF歷史事件與評價
IMF從成立至今的評價是很兩極的,有些國家認為IMF的干預其實讓原本已經很差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差,但多數國家也認為,若沒有IMF國際金融勢必會更混亂。因此這邊就列舉一些事蹟,讓大家更了解IMF:
正面評價
- 韓國: 1955 年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本經濟正在快速成長的韓國,在 1997 年時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波及,韓寶鋼鐵、真露集團、KIA 汽車等大企業相繼宣布破產。當時欠下 300 多億美元的韓國,面臨龐大的收支逆差,韓國接受了IMF約 600 億美元的紓困金。 IMF 直接介入主導了韓國的財政,這些變革對韓國經濟結構進行了重整,當下穩定了韓國的外匯市場。
- 客觀統計:Wayback Machine的調查顯示,各地區認為IMF和世界銀行對他們的國家有「正面」影響的比例,亞洲 61 %、非洲 71 %、北美洲 62 %、拉丁美洲 54 %,西歐和東歐則分別為 64 %和 58 %,各大洲仍是過半的。
負面評價
- 阿根廷:在 2001 年,阿根廷出現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私有化重要資源開發項目所致。緊縮的預算削弱了政府維持基礎建設、福利、教育服務的能力。南美州國家指責IMF要為南美地區的經濟問題負責。
- 肯亞:肯亞的中央銀行原控制了該國貨幣的流動,IMF提出協助後,要求放寬貨幣政策。調整後,外商投資大減,同時間貪污官員虧損了數以十億元的肯亞先令,財政狀況比接受協助之前更差。
- 韓國:雖然韓國在 1997 年時金融風暴時接受援助穩定了外匯市場,但同時IMF 提出了許多不對等條件,包括外國人在韓國企業持股提升至 50 %、取消企業終身雇用制、允許外國企業收購韓國企業(含低價惡意收購)等等,實際上讓人民與企業更加艱困。因此當時韓國人民興起了一場「獻金運動」,希望還清貸款,全國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參與,總計貢獻了 22 億美金救國。
IMF 存在必要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的成立最初就是二戰後各國為了穩定國際金融成立,在全球化的時代建立金融秩序。但這樣的組織通常都會有正反兩極的評價,這樣的紓困與干預的做法,如果結果更不好就會引人批評,特別是非凱因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另外,這樣的組織總有幾個主導的大國,因此也常被人詬病的是,這些大國享有特權,或者執行的手段與借款條件有摻雜私利。雖然爭議很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若沒有這樣的機構存在,只要金融風暴多發生幾次,就會變成大國恆強,小國消失的國際局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