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大關稅、大採購:臺美經貿的現實與政治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从严奥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大關稅、大採購:臺美經貿的現實與政治

最近更新時間: 12 August, 2025

 
展開

臺灣,他們偷走我們所有的電腦晶片跟半導體。我們曾是萬物之王,擁有一切,現在卻所剩無幾。除了最大的公司即將到來……它們從臺灣來,打造全球最大的工廠。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白宮玫瑰園,2025 年 4 月

一而再,再而三

今(2025)年 4 月 2 日,川普宣布震驚全球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我國頓時被迫向美國繳納高達 32 % 的關稅。一片譁然。賴清德總統立刻站上火線,以錄製影片的方式提出「五大因應策略」,其中一點頗耐人尋味: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兩個月後,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偕同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及中油公司董事長方振仁,前往阿拉斯加州實地考察能源建設。又過了兩個月,也就是 8 月 1 日,美國重修對等關稅,將我國關稅從 32% 下修至 20%。

然而,美國第二次公布對等關稅後,並未向對待其它國家一般,公布我國與美國談妥的貿易條件。外界撲朔迷離,不清楚美國下調我國關稅所附加的額外條件。賴清德總統再度親自站上火線,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會,定調 20% 關稅僅具暫時性:

但 20% 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我國的確可以再藉由談判,取得優於 20% 的關稅。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國產業勢必要付出代價。我方談判團隊僅需參考三組貿易方——日本、印尼及歐洲聯盟——所獻上的額外條件,即可得知我國即將付出的代價。倘若我國盼美方下修對等關稅,勢必要對美投資至少三千億美元,並且開放美國的農產品及汽車業進入我國市場。

日本、印尼及歐洲聯盟的解放日關稅均未逾我國,但最低的二次對等關稅僅爭取到 15%。易言之,即使我方再渴求比 20% 更優惠的關稅,15% 已是地板。

此外,日本、印尼及歐洲聯盟付出的額外條件均與擴大投資美國本土產業擴大採購美國產品及擴大進口美國商品有關,日本及歐洲聯盟的投資案金額更高達數千億美元,採購重點則涉及美國的米業、能源業及國防業。

作為借鏡,我方勢必得採購美國的稻米、能源及國防裝備,俾利美方下調關稅。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賴清德總統在四月初提到的「五大因應策略」?

各國關稅交換條件
國家 4 月 2 日解放日稅率 8 月 1 日新對等稅率 額外條件
日本 24% 15%
  • 對美投資 5,500 億美元,產業包括美國電網、半導體、船舶、液化天然氣;
  • 立即提升美國出口至日本的稻米數量,提升幅度為 75%;
  • 增加對美農產品之採購,金額為 80 億美元;
  • 磋商有關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之採購協議;
  • 購買 100 架波音飛機;
  • 增加對美國防產品之採購;
  • 降低美國汽車業進入日本消費者市場之門檻
印尼 32% 19%
  • 降低 99% 美國輸往印尼商品之關稅;
  • 豁免美國商品受印尼當地之檢驗標準;
  • 消除對美國商品的預運期檢查及核准條件;
  • 加入「全球鋼鐵產能過剩論壇(Global Forum on Steel Excess Capacity)」;
  • 解除對美國出口所有工業原料之限制,包括關鍵礦物
歐洲聯盟 20% 15%
  • 採購 7,500 億美元之美國能源產品;
  • 對美投資增加為 6,000 億美元;
  • 取消美國輸往歐盟之工業產品關稅;
  • 美國課徵歐盟之鋼、鋁及銅之 50% 關稅仍維持;
  • 增加對美國防產品之採購

舉個例子

舉個範例:擴大採購美國船舶。

今年 3 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表示,中國在去(2024)年所建的商業用船總噸位遠超過美國自二戰以來的總和;此外,美國的盟友亦未停止對中國船艦的採購,變相資助中國船舶業發展。美國對此憂心忡忡,擔心中國擠壓其在西太平洋的海洋霸權,迫使美軍退縮至第二島鏈。

台美關稅 船舶採購資料來源:CSIS

因此,美國施壓亞洲的第一島鏈國家(日本、南韓、中華民國及菲律賓),要求它們先行提高自主防衛能力,主動承擔第一線的抗中主責,藉以讓美軍爭取時間,從中東及歐洲轉向亞洲。今年 4 月 16 日,國防部部長顧立雄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回應嘉義縣陳冠廷立委時表示:

我們有這個意向(在造船或修復船隻的能力上與美方合作)。

有問過我們嗎?

筆者並不擔心我國與美國之經貿合作。畢竟自國府遷臺以來,臺北與華府的關係一直都十分緊密。兩國即使在 1979 年斷交,我方總統甚至被美國總統譴責為麻煩製造者,美國一直都係我國的堅定盟友,美國亦倚重我國在東亞抗衡中共擴張的戰略甜蜜點。

說穿了,地緣政治決定雙方的大格局。但是,我擔心的是小人物,是千千萬萬的臺灣人,是那一代即將被中國傾銷及美國關稅淹沒的臺灣同胞。

昨(11)日,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召開記者會,莊嚴肅穆地介紹我方與美方的多輪會談。但是,這些高官避而不談的是我方將付出的慘痛代價。席上,農業部主任秘書林家榮提到:

我國蝴蝶蘭被課 20% 稅率比對手國荷蘭 15% 高,我鬼頭刀的 20% 稅率也比對手國祕魯 10%、厄瓜多 15% 高,因此以這兩品項農漁產品所受到挑戰較大。

中華民國精密機械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市育早早在 4 月發出警示,表示「已有會員廠商接獲美國代理商通知暫緩出貨,要待進一步與客戶商談未來售價之後再決定如何下單」,而我國貨幣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巨幅升值更使出口商雪上加霜。臺北高官決定與美國成為經貿共同體,付出的成本卻由臺東的蝴蝶蘭業者、海岸邊的鬼頭刀業者、臺中的精密機械業者及諸多未獲主流媒體關注的中小企業來一肩扛起。聽起來,像是當年追求全球化的美國。

當時的美國政府推行全球去關稅化,雖然造福美國的消費者,卻犧牲美國的生產者。重回白宮的川普卻相信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方式,僅能透過讓美國的製造業再次偉大,因此築起關稅高牆。它國的生產者卻成為美國再次偉大的犧牲品,包括中華民國的生產者。

美國有問過我們嗎?美國不用問。因為這就是未來臺美經貿的現實,因為政治壓倒一切,包括經濟。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从严奥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