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奇蹟式提問》發問卻被當成在找碴?日本提問專家用「奇蹟式提問」打破定見!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藏書室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藏書室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奇蹟式提問》發問卻被當成在找碴?日本提問專家用「奇蹟式提問」打破定見!

最近更新時間: 05 June, 2023

 
展開

雖然我主持過上千場會議,也與許多企業合作,成功導入「奇蹟式提問」幫助團隊打破團隊討論障礙,但直到現在,還是會遇到無法繼續溝通的討論。

有時候可能是有人提出了很尖銳的發言,也可能是討論的方向過度發散,有人沒有耐心聽完而憤怒離席;或是提問太過抽象,也遇過每一次會議都沒有前情提要,只能不斷重複討論同一個主題,計畫遲遲無法推進。

會議上的各種困境,我幾乎都經歷過。的確有些時候是我們無法掌握會議的方向,尤其當我們只是參與者時,就算積極的提問,主控權還是在主持會議的人手中。

不過,無論會議場面有多困難,討論有多膠著,我發現只要採取一種態度,就算不能扭轉局面,但至少可以改善停滯、減緩對立的強度,幫助討論重新回到正軌上。

這個態度就是把自己當成「求知者」,無論遇到任何狀況,或是對方提出多麼難以理解的反駁,我會提醒自己把自己視為求知者,好好地看待這個問題,再向對方請教。

很多人不喜歡在大眾面前展現自己的無知,會擔心被看不起,或是遭到更多的質疑,但其實根據我的經驗,會議上至少會有一半的人,都不會完全清楚所有的事。所以,任何問題都可以大膽地提出,只要善用「奇蹟式提問」的技巧,就能幫助你提出能引導團隊溝通的問題,而非引起戰爭的質疑。

求共識卻變成爭論對錯?一技巧突破僵局

很多時候,團隊溝通無法對焦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家對會議上你一言我一句的專業術語感到困惑,無法理解因此給予的回饋也會偏離主題。另一種狀況是,團隊中經常橫跨二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的工作者,不同年齡層使用的語言可能不太相同,例如二十幾歲可能很習慣用簡語,但聽在五十幾歲的主管耳中,對他們來說就是外星語;而五十幾歲的主管可能會說出比較冷僻的詞彙,一樣聽在二十幾歲的同事耳中也是完全聽不懂。

這種時候,就很需要業餘的提問。
例:「對不起,請問你剛剛說的詞是什麼意思?」
例:「不好意思打斷你,我想問一個笨問題─○○是什麼意思?」
例:「抱歉我還是沒有聽懂,請問這個專案的目的是什麼呢?」

在會議上提出業餘的問題,的確可能會打亂會議的節奏,很有可能被別人視為白目,或暴露自己的無知……這也是大家放任未定義詞彙愈來愈多,最後討論失焦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當你勇敢提問,一定會獲得大部分團隊成員的讚賞。我自己的經驗是,若你真的不太懂,那在場一定還會有幾個人跟你一樣無法理解,表示那個詞彙一定不是大眾會用的詞彙,那麼就有進一步說明或舉例的必要,這也是在幫助團隊溝通更順利的重要方法。

以求知者之姿提問,引導成員主動分享更多

當然,如果你是管理階級,這樣問也可能被視為故意刁難,或抽考發言者,可能一不小心就讓會議氣氛落入冰點。如果是上述狀況的團隊,會建議大家提出業餘的提問時,態度可以退一步、盡可能選擇溫和的詞彙:

「抱歉打斷你報告,只是想確認一下……」
「你已經說明的很清楚了,但還是想確認某個地方……」
「不好意思,我想問一個笨問題……」

其實,尤其是新事業開發、新產品規劃、拓展新通路等,這些對團隊裡的所有成員來說,應該都是相對較沒有經驗、沒有前例可參考的協作任務。因此每個人都可能會有不懂的地方,新進同事會有,資深員工一樣會有。

這就是團隊協作的價值所在,我們分享我們的專業,為別人解惑;同樣也向有能力的人請益,彼此成長與學習,團隊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所以,如果遇到討論不順、溝通失靈的狀態,請不要太緊張,或是為了捍衛立場積極抗爭,記得提醒自己像個求知者一樣,透過前面分享的幾個方法,以「奇蹟式提問」找出對方堅持的理由,幫助你們重新凝聚共識,順利推進討論。

書名:《高效團隊都在用的奇蹟式提問:激發互動+建立心理安全感的最強提問公式,會議不沈默,討論不冷漠,每次協作都有成效
作者: 安齋勇樹
出版社:天下雜誌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藏書室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藏書室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