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當投資組合建議不如預期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投資客日誌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投資客日誌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當投資組合建議不如預期

2018 年 5 月 18 日

 
展開

最近觀察到有個事件,就是有看到人家在推廣投資組合的概念,在市場表現好的時候,大家都覺得 OK,投資部位中有些漲多,有些漲少,也許有些是小跌,但整體看來沒太大影響就好。

但是當整體投資組合部位出現預料之外的大幅度修正時,投資人就慌了手腳,過去溝通的投組觀念忽然失去效用,投資人開始對未來的狀況擔憂,不放心,有想要主動撤出或停損的慾望。

依我個人過去的經驗,真的認為投資市場獲利與否,有極大的比例來自於「人性」。

「投資組合」是個很棒的概念。

當投資組合建議發生不如預期-01

很多接受投資組合概念的人,主要是來自於與指數投資或者是資產配置的相關書籍。類似像《 可以有空去釣魚的投資組合 (THE GONE FISHIN’ PORTFOLIO) 》這類型的書。

而我的概念則是來自於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

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當中,葛拉漢提到如何選取體質始終表現良好的公司,以及適當的價格衡量標準。因為大家都不是專家,所以選的標的還是可以適度分散,如果真的不知道如何選,那就直接投資市場對應的指數也可。我覺得這是投資組合的基礎概念,也成為我目前投資方向的核心。

接著市場會變化,所以投資組合也會產生變化,有時候是標的之間的價格漲跌,有的時候是整體股票價格可能過高、或者過低,對應同期的債券報酬會有對應關係。

書中建議投資人可均衡配置股票與債券,同時都可帶來合理報酬,一旦市場發生價格的變動,以長期而言,可以降低價格漲較多的資產部位或者減少投入,將資金轉往比較低的另外一項資產中,讓整體部位再恢復一個比較均衡的配置。

這樣的概念,無論基於人性、市場特性、或者長期回過頭來看的表現,都算合理。這種做法後來有比較明確的稱呼叫做「再平衡」。

而股票與債券之間隨著不同投資人能夠承受風險的高低,以及對於資金需求的狀況,也會有不同的比例組合,而這也成為後來股債、多市場資產配置概念的初始。

就我自己而言,仍是採用由下而上 (Bottom up) 的方式在看整個配置,所以每個調整都有對應的基礎邏輯。譬如我所習慣投資的股票,衡量來看價格偏高,那我就會減少比重,或減少後續資金的投入,反之則增加比重。

在投資的標的之間,發現標的本身的經營狀況有變動,也會調整比重,把錢放更多在表現良好的公司上,減少表現趨緩或者變差的標的身上。這是資產之間配置的調整基礎。

而把這樣的觀念擴大,就會形成類似我們外面所看到基金公司常在宣導的投資配置。

當投資組合建議發生不如預期-05

但我覺得問題在於,這些基金公司提供給客戶的配置建議上,缺少了從由下而上 (Bottom up) 建構而來的基礎,所以投資人不容易買單,因為我不了解你提供的配置邏輯是什麼。

就現在市面上看到的狀況,不外乎幫客戶做些風險承受度、過去交易偏好、對投資期望度,或是願意投資期間等,然後就推薦了一個一籃子的組合。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不就是客戶不敢採用,不然就是客戶要非常信任基金公司或投資顧問,認為這樣的組合真的有獲利機會。但這是一個賭注,建立在信賴上,但並非是投資觀念的基礎上。

如同我們自己投資股票會有所調整,當然基金公司或投資顧問也會隨著市場幫客戶調整標這種調整的方式與背後邏輯,其實客戶不一定能知道。但其實概念很多樣也很複雜,有些可能因為看好市場而追高,有些是攤平,有些是刻意停損停利,有些也可能是逢低佈局。

同樣的,客戶看到這些組合的變化,可能還是很難以理解。所以信賴還是建立在跟投資顧問之間的關係,以及績效數字上。如果績效很好,客戶可能矇著眼睛隨著調整,但當投資組合的績效不如預期,那這個投資組合建議的整體架構就會隨著信賴喪失而瓦解。

很多人都從投資組合的半途切入,但對整個投組的架構與基礎不甚了解。感覺就像是直接拿一筆錢給人代操,勝負由老天來決定。

我的想法是,還是讓我們回歸投資觀念的初始與核心吧。

投資客日誌》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投資客日誌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投資客日誌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