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誰從股市中賺走了錢?這個思考方式你可能沒想過
作者 Joseph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業主型投資人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Joseph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誰從股市中賺走了錢?這個思考方式你可能沒想過

2020 年 6 月 23 日

 
展開

一般而言,我們探討的股市參與者,通常會提到的是: 本土法人、國外法人、散戶等等…。這是從成交量的角度去看股市,根據台灣證交所的市值週報的資料,台灣上市公司在 2015 年 7 月 9 日的市值約 259,526 億,也就是說不管每日的成交量是 800 億還是 2,000 億,都不到整體上市公司市值的 1%。

從成交量的角度去看股市,我們很容易忽略股市中最重要的參與者: 業主。

誰從股市中賺走了錢?-01

我指的是那些參與公司經營,或不參與經營但長期持有的大股東,這些極少數的人可能擁有公司 5~15% 或更多的股權,但我們很少把他們當成股市的參與者。

雖然沒有資料可以佐證,但我相信業主們賺走了股市中最大部分的錢。不相信的話,去看看每年公布的富比世富人榜,你就會發現,每個都是上市公司的業主,國內外皆然,無一例外。

為什麼不是法人?看看你的基金對帳單就知道答案了。

講到大股東,我們通常會想到內線交易,大股東總是能在公司業績變不好之前,把公司股票賣掉,在公司接到大單之前,大量買進股票,但這不是事實。大部分的業主都是靠持有公司的股票致富,我從沒聽過哪一個業主是靠交易自家公司的股票致富,被檢調搜索,最後跑路或坐牢的倒聽過幾個。

現在股市交易越來越透明,重要的內部人交易都要申報,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美國的內部人買或賣股的資訊,通常沒有參考價值。不相信的人,可以根據美國內部人買賣的資訊,如果內部人賣就放空,內部人買就買進,反覆做個幾次,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大股東用人頭內線交易也沒有用,交易量小不俱經濟效益,量大肯定會被發現,難度和風險都很高。

一般人或許會有另一個說法: 業主的股票成本都很低,所以賺得多。這說法不盡公平,如果一個業主一開始的成本是 10 元,隔年股價漲到 20 元,我們就把成本調成 20 元,即便用每年年底的股價當新的成本,我相信這些長期持有的業主的績效,恐怕還是打趴一堆基金經理人。

想像我自己是業主,經營一家公司,我會怎麼做?

誰從股市中賺走了錢?-02

首先一定要增加營收,大部分在私人機構上班的人,都被逼過業績吧,持續跟供應商談到好的進貨成本,增加毛利,盯緊所有的管銷費用,從廣告行銷支出到廁所衛生紙都嚴格監控,增加營業利益,謹慎檢討攤提、折舊、利息支出,付完稅之後就是淨利了,而淨利就是業主賺到的錢。

業主如何運用淨利?可能繼續投資增加營收,可能併購同業或上下游,可能償債減低利息支出…一直到沒有好的投資標的,剩下的錢就拿來發股利。

以(註一)的大餅為例,這塊大餅越大,公司市值就越大,業主身價就越高,最後進了富比世富人榜。這個過程中,我們有看到股票交易嗎?

業主的投資方式,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投資人剛好可以倒過來利用這個業主的成功方程式。以股利為核心,不斷向外擴張淨利、營業利益、毛利、營收。

怎麼說?

誰從股市中賺走了錢?-03

以股利為核心的業主型投資,不斷買進股利成長的公司,部分的淨利交給公司持續投資,拿回股利自己再繼續投資,進而驅動整塊大餅,餅越大,公司市值就越高,投資人的身價自然就增加。這個過程跟業主很像,不是嗎?

以股利為核心的業主型投資,就是向業主學習的投資方法。

業主型投資人 Invest Like An Owner》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業主型投資人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Joseph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