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決定資產配置的重要考量:資金用途與可投資時間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決定資產配置的重要考量:資金用途與可投資時間

2020 年 12 月 28 日

 
展開

以指數化投資來進行資產配置時,雖然有許多共通的原理和資產特性,但實際的進行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如何確保自身的資產配置符合自身的理財需求,並且能堅持長期投資,需要多方考慮自身的狀況,選擇適合自身的配置方式,並且在人生中財務狀況有大幅變化的時候,作出配置的調整。

本文先介紹資產配置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投資資金的用途和可投資的時間。

一、要使用該資金的時間:

可投資時間的長短是決定資產配置內容的重要關鍵。例如對一個人而言, 30 年後要用於退休用的錢和 3 年後要用於買房的錢需要有不同的配置, 30 年後才要用的錢可以承受很大的短期波動,獲取長期較高的資本利得,但 3 年後就要用於買房的錢需要很高的穩定性,不能承受太多的風險。

除了波動風險之外,也要考量資產的流動性和投資交易成本。如果可投資時間長,可以接受較低的流動性,而一次性的交易成本(包括手續費、匯費等)相對而言也會變小,但如果可投資時間短,這些因素相對而言就會重要。除了可投資時間的長短本身之外,使用時間的彈性也會影響可承受的風險,同樣是大約 5 年之後要買房的錢,如果是非得 5 年後買房,那可以承受的風險就比較小,但如果 5 年只是大概,買房的時間可以有前後較大的彈性,那可承受的風險就會高一些。

使用錢的時間是點狀或線狀也會影響風險承受度。例如同樣是十年後要用的錢,如果是一次性要全部使用,可以承受的風險就較小,但如果是十年後要退休,並非一次性就要使用全部的退休金而是逐年花用,可承受的風險就會比較大。因為可投資時間的重要性,隨著使用資金的時間接近時,會需要逐步更改配置的風險,例如原本二十年後要退休的配置,到只剩十年退休時,就很可能需要降低配置的風險,這部分可以在每年進行再平衡是順便進行,或透過變更新投資資金的配置來逐步達成。

二、資金用途和彈性:

與資金使用時間直接相關的,就是資金的用途。

資金的用途本身,可能影響到配置的思考。例如,如果規劃十年之後要買房,除了考慮十年期間資金投資本身的風險之外,很大的一個風險就是十年內房價明顯變高,所以一個可以考慮的資產配置方式,就是增加一部分Reits這個與房市相關度較高(但並非完全相關)的配置,(台灣的Reits數量少且沒有ETF,可參見這篇文章有進一步的介紹配置的方法),略降低這方面的風險。

資金的用途與使用方式也會影響到最終資金大小的彈性。例如近幾年就要買房的資金,當然不適合承受很大的風險,但如果自身對於所買房子的品質沒有絕對的堅持(也就是可以接受買的房因為投資的部分損失而變差),或是本身借貸條件不差,因此頭期款的佔比有一定的彈性,那代表這筆錢可以承受略大一點的風險,來換取較高的平均預期報酬。

又例如雖然預計想存一筆錢當海外旅遊資金,但也沒有非去玩不可的想法,那即使預計時間不長,也可以承受稍大的風險。

三、實務例子:不同功能時間資金配置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因為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時間,一個人在理財上會需要將資產作不同的分配配置,以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30 歲的大雄有固定的工作,已開始存自己長期的退休金,也希望自己 5 年後可以買房,開始存買房頭期款,因此將自己的資產分成四部分:包括有 1- 5 萬的日常用金在活存帳戶(每月減少之後,以收入補進),固定 50 萬元的急用金在定存或高利活存帳戶。目前已有 100 萬作為 5 年後買房的基金, 100 萬放在退休配置中,每月將日用以外的收入均分,存進買房基金和退休配置中。

他預計 30 年後退休,經思考個人狀況和風險承受度之後,退休配置採用 8 成全球股票 2 成全球債券的比例。

而 5 年後要用的買房基金,因為有一些時間和金額上的彈性,可承受一些虧損風險。決定 3 成台幣定存, 2 成美元優利定存, 3 成放進美元投資級債券ETF, 1 成投入台灣Reits的組合, 1 成投入台灣 50 ( 0050-TW )ETF。

雖然這個買房基金配置的風險相對較低,但仍有利率、匯率、信用、股市等風險,所以應該隨著時間愈來愈近,逐步減少風險資產的比例,甚至可以如果剛好短期投資某程度上漲之後,逐步變回全台幣定存(某方面來說可說是一種停利,但一開始不一定是賣資產,而是把新投入的資金放在低風險資產,達到降低風險比例的效果)

但想要獲得比台幣定存高的獲利,就必然要負擔可能的虧損風險。例如,在過了 3 年之後美國突然開始大昇息,造成當時雖已減持,但還佔配置 2 成的美元債券部位有一定的帳面虧損,導致最終 5 年後大雄要買房時,需要賣出虧損的債券ETF,這是很可能發生的情況。

但這裡要進一步要說的是,區分不同用途和使用時間的配置或「帳戶」,目的是要幫助自己厘清理財目標,但不應被這個心理的虛擬帳戶制約而失去資金彈性。例如上述狀況中,雖然債券部位虧損,但同期間股市是上漲的,這時大雄的退休帳戶中,股市的比例會超過 8 成、債券的比例會低於 2 成。所以在要買房的時候,應該是把退休帳戶中獲利的股票配置賣出一部分,成為買房資金的一部分,買房帳戶一部分虧損的債券加入退休帳戶中,一方面讓買房時不用被迫賣出過多的虧損債券,一方面也進行退休帳戶的再平衡動作。

另一種可能的狀況是這期間股債都跌,所以退休帳戶中也沒有適合支援的資產,那是否可以拿 50 萬的急用金暫時運用在買房,把虧損的債券配置暫時移作急用金呢?一般狀況下是比較不建議,因為急用金是短期可能有需求的資金,以完全無風險且流動性佳的台幣定存活存為佳(而且買房後一般多了還房貸的負擔,急用金反而是應該增加而不是減少),因先前述以長期有獲利的資金用於短期目的是較適合的,反之用掉短期資金則不適合。當然如果只是將急用金很短期的支用於買房,訂好計劃在近期內逐步賣出恢復為無風險資產,也不是完全不可行的,但仍需要先考慮整體相應的理財風險。

ffaarr》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