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股價/EPS(單位:倍),英文為 The Price-to-earning ratio,常以 P/E 表示。
將公司股價除以每股盈餘(EPS)後能得到本益比,是投資人經常使用的比率,本益比最基礎的觀念是投資後最快幾年可回本,前提是假設公司會將 100% 的每股盈餘以現金股利方式發放給投資人。舉例來說,一檔公司的股價為 10 元,EPS 為 1 元,可得本益比 10 倍。在公司盈餘發放率 100% 且盈餘都不變的前提下,配息到第 10 年就可讓股東完全拿回本金。根據此概念,想要投資越快回本就要投資本益比較低的個股。
但要留意的是多數公司的盈餘發放率不會到 100%,因此若投資人想要 10 年內依靠股利回本,必須選擇本益比低於 10 倍的公司才有機會達成目標。
本益比可用來評估股價是否合理,但不同產業類股的平均本益比會有差異,例如許多新藥股之題材性很強但獲利不高,故本益比超過 30 倍甚至是沒有本益比(因公司仍在虧損)都很常見。傳統產業如食品股雖然獲利穩健,但獲利成長性較不具爆發性,因此本益比大多小於 20 倍。若投資人在評估同產業內的不同個股,假設基本面完全一樣,投資本益比相對低的公司會比較便宜且安全。
實戰範例
A 車廠與 B 車廠同屬汽車產業,A 車廠的本益比多年來皆高於 B 車廠,在 2014~2018 年投資 A 車廠幾乎都套牢。股價長期會與個股價值靠攏,故買進股票前可利用本益比。
升級測驗
是非題
1.(X)本益比越高代表公司股價越便宜。
2.(O)不同產業的個股之平均本益比會有差異。
選擇題
1. 投資本益比 20 倍的個股,理論上投資人幾年後可拿回本金。
(A)5 倍(B)10 倍(C)15 倍(D)20 倍
2. 下列何者是本益比的英文縮寫?
(A)P/E(B)P/B(C)P/C(D)P/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