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小米裁員|為什麼小米要裁員?小米裁員影響?小米裁員後有哪些挑戰?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小米裁員|為什麼小米要裁員?小米裁員影響?小米裁員後有哪些挑戰?

2022 年 12 月 27 日

 
展開

創業至今未裁員的小米( 01810-HK ),也在年底開始裁員了。12 月 19 日,小米被傳開啟新一輪裁員,涉及手機部、網路部、中國部等多個部門。其中,中國區個別部門裁員比例高達 75% ,網路部也有團隊裁員 40% 。傳言中,小米此次裁員或涉及 5,000 人。為什麼小米要裁員?小米裁員是造車進度不如預期嗎?小米裁員後還會有哪些挑戰?

小米哪些部門出現裁員?

小米內部人士回應,年底裁員確有其事,但實際上裁員規模並沒有這麼大,公司履行了合法合法的流程,補償政策 N+ 2 ,未休完的法定年假雙倍金額折算。從脈脈上的投票情況來看,此次裁員主要集中在手機部、中國區、和網路部,汽車業務也有受到波及。

手機部裁員不難理解,今年前三季 ,小米大肆招人的時候,手機部應徵人員最多,如今小米 13 剛剛發布,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研發任務會有所降低。網路部與中國區則可能與業績有關係。畢竟今年 Q3 ,IoT 與生活消費品營收與上期相比下滑 9% 至 190.6 億元(人民幣,下同);網路服務業務營收與上期相比減少 3.7% 至 70.7 億元,兩者都是各自自上市以來的最低數據。至於小米汽車,由於之前傳言自動駕駛研發進度不及預期,小米第一輛車可能部分採用供應商方案,那汽車部分也可能面臨結構性調整。

為什麼小米裁員?

整體大環境下,小米裁員其實無可厚非,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業務的轉向。今年,在疫情和手機產業下行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作為小米基本盤的手機業務持續下滑。另一方面,小米大力投入的新造車業務又在持續增大。如今,對小米來說,適逢新舊成長曲線交替的關鍵時期,如何降本增效,平衡資源和人才的配置,實現公司在新舊業務上的平穩過度,成為「裁多少人,裁哪些人」最重要的衡量指標。

小米裁員原因:大量擴編人力

早在今年年初,就曾有過小米裁員的傳言,當時小米的回覆是,創業以來從未有過裁員。在當時,小米的回覆是有說服力的。 2021 年第 Q2 ,小米以 17% 的比例超過蘋果(Apple, AAPL-US)的 14% ,成為全球第二。也正是在這一年年底,雷軍在小米 12 的發表會上鬥志昂揚的提出了全面瞄準蘋果,三年做到全球第一的願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今年 9 月份之前,小米一直在大肆應徵。從財報數據來看,截至 9 月底,小米員工總人數從 Q2 的 32,869 人擴編至 35,314 人,環比新增 2,445 人,其中大部分是研發人員。而從相關媒體的報導來看,這些新增人員又大多是應屆畢業生。大量應徵應屆畢業生,一方面在於產業整體裁員的背景下,應屆生的薪資待遇有所下降。另一個原因則在於,無論是超車蘋果,還是新造車業務都需要大量的研發人員儲備。所以在價格低的時候擴編成為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

小米裁員原因:高估市場情況

當然,年初定下這個策略的小米顯然也高估了今年的市場情況。在疫情和全球通膨等多種原因影響下,今年全球手機業務持續下滑。根據 Canalys 相關數據, Q3 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與上期相比下降 9% 至 2.98 億部,中國手機出貨量下滑了 11% 。受此影響,今年前三季,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持續下滑,到今年 Q3 ,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 425.14 億元,與上期相比下降 11.1% 。收入減少,主要是銷量不好。今年 Q3 ,小米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 4,020 萬台,與上期相比下降 8.4% 。

小米裁員原因:手機利潤持續下降

另外,小米手機的利潤空間也在持續下降。財報數據顯示, Q3 小米「製成品」庫存達到了 273 億元,佔 Q3 手機收入的 65% 。為了降低庫存,小米持續開啟降價模式。受此影響, Q3 小米智慧型手機 ASP 降到了 1,058 元,不僅沒有趕上蘋果的單機利潤,甚至比去年沒有全面瞄準蘋果時還要低一些。也就是說,在目前市場環境下,高端戰略並沒有如預期一樣給小米帶來超額利潤。

小米裁員理由:小米生態鏈遭衝擊

另一方面,作為小米「硬體+軟體+網路服務」業務模式的核心,手機銷量的不振也直接影響到小米生態鏈的其他業務,比如  AIoT 和網路服務。今年 Q3 ,小米 AIoT 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與上期相比下滑 9% ,環比減少 3.8% 至 190.58 億元;網路服務業務營收與上期相比減少 3.7% ,環比增加 1.4% 至 70.7 億元。至此,這兩塊業務已經連續兩個季度的收入與上期相比下滑。在目前環境下,小米的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了。

小米裁員理由:造車成本擴大

2022 年雖然賺得少了,但是小米卻花得多了。今年前三季,小米一直在大肆招人,所以與 Q2 比起來,小米 Q3 僅員工薪酬開支就多了 2 億元。除此之外,小米的研發投入還在持續加大。 Q3 ,小米研發支出與上期相比增加 25.8% ,達到 41 億元,已經接近利潤的兩倍。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投入從 Q1 的 4.25 億元、 Q2 的 6.11 億元成長至 Q3 的 8.29 億元。

大力的投入下,小米造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今年 8 月份,雷軍在年度演講中展示了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從影片來看,小米自動駕駛目前能夠完成自動識別障礙物、無保護情境自動掉頭、主動變道超車、自動駛入匝道、自動繞行臨停車輛、事故車輛自動繞行、自動環島繞行、斑馬線禮讓行人、一鍵召喚車輛、自主代客泊車、機械臂自動充電等多種功能。這個展示效果,基本上達到目前前端自動駕駛企業的平均水準,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完成,已經難能可貴了。

特斯拉(Tesla, TSLA-US)從零到十萬輛車花了 12 年,蔚來也差不多用了 6 年。這個過程中固然有技術和產業鏈成熟的因素,但也體現出小米強大的執行力。只是市場從不講情面,對於目前已經完成城市 NGP 落地的小鵬,或者華為、蔚來等其他品牌來說,小米自動駕駛在技術和功能上並沒有太多驚豔之處。同時,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小米展示的影片許多地方都有拼接剪輯,並非一鏡到底,這也讓小米自動駕駛技術在市場上受到更多質疑

小米裁員:造車進度不如預期?

再考慮到小米第一輛車的量產時間是 2024 年上半年,以現在展現的自動駕駛能力到 2024 年還能否具有競爭力,也要打上一個問號。而除此之外,小米造車更大的困難還在於,即使以現在的自動駕駛水平,要在 2024 年前落地也有困難。雖然無論是 8 月的年度演講,還是在 11 月的 Q3 財報會上,小米官方一直都在強調造車進展的順利,並且超過預期。但之後仍有媒體爆料,「實際的項目進度沒有達到預期」。

據電廠援引小米造車內部人士的消息,這種未達預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項目實際進度緩慢,比如部分項目節點上要有對應的產出和交付,但在推進過程中,一些在定義中要交付的東西卻因為各種因素出現延遲。這會導致一些本該交付的功能和產品被砍掉一部分。另一方面則是主交互到 11 月底還沒有完全定下來。但這個節點應該有交互的架構,並且明確架構有哪些層級,各個層級怎麼顯示,以及如何去實現這些層級。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要堅持 2024 年上半年的時間節點,持續擴大造車團隊的人員規模也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今年年初,在雷軍的欽點下,曾在北汽集團擔任高層的於立國開始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兼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工作、專項業務推進以及小米汽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

小米裁員:小米 Q3 財報重點?

在 Q3 財報會上,小米總裁王翔表示,目前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規模超過 1,800 人。半年時間內,小米汽車員工新增超過 600 人。而到目前為止,小米官網路上還有近 330 個與造車有關的應徵職位,其中有大約 90 個職位標有急需的符號,主要集中在整車工程,系統軟體、座艙等部分。

招人固然可行,只是比起手機業務,汽車工程師的價格顯然要更貴,並且搶手很多。比如今年比亞迪(BYD, 002594-CN )就在校園應徵中開啟搶人大戰,招收 3.5 萬名應屆生,年薪最高給到 40 萬,這必然給急需人才的小米增加了應徵成本。所以,一邊是基本業務的下滑,營收、利潤雙降,另一邊是造車投入的持續加大,開源節流,平衡支出也就成為必要的事情。

在今年 Q3 財報會上,小米多位高層都提到了「穩」這個詞。同時,王翔還在會議上提到:「降本增效是我們從今年年初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我們現在在做進一步的規劃,怎麼樣提高我們的人效,降低我們的成本。為了明年整個業績的提升,我們會持續開展降本增效的工作。」如今看來,裁員顯然也是小米高層關於「穩」的一種體現。

小米裁員:小米造車挑戰?

對於小米來說,雖然一切都在為造車讓路,但真的要在 2024 年落地,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老生常談的「資格」問題,與蔚小理等新勢力早期依靠代工生產的路子不同,小米一開始就決定要自己生產。但自己造車通常需要兩個資格,一個是發改委的許可資格,二是工信部的認可資格,兩項滿足之後才能進入市場。而目前的情況是,中國的造車資格開始收緊,特別是自《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在 2019 年 1 月實施以來,已經有三年沒有發放新的資格了。

今年 9 月,路透社曾報導,由於遲遲未獲得電動汽車生產許可資格,小米正考慮與北汽集團合作生產汽車。而 10 月份又據消息指出,小米將在 2023 年 6~7 月取得資格,但實際情況如何,可能還需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但無論作何選擇,按照小米汽車工廠一期在 2023 年 6 月竣工的時間表來看,留給小米的時間都不太多了。

畢竟,如今小米的工程樣車已經在 9 月下線,之後需要做的工藝樣車、預試生產樣車、試生產樣車等環節,都需要工廠的配合。除了工廠之外,供應鏈也是目前小米量產汽車的一個重要的攻堅對象。與 2011 年剛開始做手機時,為了拿到全球頂級供應鏈,雷軍帶著合作人不惜迎著核洩漏去日本,只為了成為夏普(Sharp, 3545-JP )的客戶。如今通過賣手機「暴富」的小米,在汽車供應鏈上更多則是金錢開道。

自官宣造車以來,小米在汽車產業鏈上持續投資,佈局設計晶片、電池、電池材料、電子元器件、激光雷達、其他零組件等各個部分。比如在汽車晶晶片,小米已經投了包括智能駕駛晶片黑芝麻智能、車規級 MCU 晶片雲途半導體、高端控制晶片旗芯微等在內的近十家企業。在電池方面也佈局了中航鋰電、贛鋒鋰電、蜂巢能源等電池供應商,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今年 Q3,小米就透過旗下三大投資平台投資了包括汽車電阻、鋰電池基礎材料、LED 燈具模組等在內的 8 家企業。

從投資佈局來看,小米造車幾乎涉足汽車所有供應鏈環節,儼然是照著手機供應鏈的配套想再造一個汽車生態圈。但是,雖然小米投資了不少企業,真正選用、確定的並不多。目前公開確認的有兩個,一個是寧德時代( 300750-CN )和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確認為兩家主力電池供應商。另一個是首款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確定為禾賽科技。 方案是 1 顆混合固態雷達 AT128 為主雷達,數顆全固態雷達作為補盲雷達,這一方案也要優於目前大部分仍採用混合固態雷達作為補盲雷達的方案。

雷軍說,小米造車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產業前五,年出貨量超過 1,000 萬輛。面對這樣宏大的夢想,自然也需要從最底層的地方打牢地基。從目前來看,在眾多造車方案中,小米幾乎選擇了最困難的一個,軟體上要全線自行研發,硬體上要都有佈局,整車要自己生產。那麼,選擇了困難模式,為了造車不惜大規模裁員的小米,又能否如期交卷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米裁員影響

小米裁員:台灣大廠恐遭砍單

中國手機大廠小米近期傳出啟動一波大規模裁員,規模估計高達15%~20%,約有 5,000 人可能受到影響。根據鏡週刊報導,小米裁員震撼台廠,響起砍單警報。包括聯發科、友達、大立光與鴻海等大廠全受害,尤以聯發科首當其衝。小米大裁員意味非蘋手機銷售疲弱,台廠供應鏈還包括面板廠友達、鏡頭廠商大立光、組裝廠鴻海以及英業達等小米的主要供應商。

💡延伸閱讀>>>電子五哥有誰?電子五哥比較!代工五哥可以長期投資嗎?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